ID: 22891119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15420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第二次,答案,试题,历史,质量检测
  • cover
机密★启用前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25.0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据专家考证,四五千年前,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陶寺文化等已有原始文字,尤其陶寺陶器上的朱书文字已与殷墟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从甲骨文、金文发展演变到现在的汉字,之间没有任何缺环。这可以用以说明中华早期文明(  ) A.突出文化领域的统一性 B.体现多样性和创新性 C.彰显区域交流的实用性 D.具有本土性和连续性 2.秦代,学校以法家思想与法律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17岁后只要考试合格便可进入官僚系统任职。汉武帝时期,学校教学内容侧重于儒家经典,进人官僚系统任职的考试和要求众多,其中孝廉作为常科重要科目。这说明秦汉时期(  ) A.官员选拔标准客观化 B.治国思想发生转变 C.知识分子的地位上升 D.教育体系走向成熟 3.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区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这一现象(  ) A.说明政府抑商政策松动 B.扩大了中外贸易的范围 C.推动了跨区域文化交流 D.反映了西南地区经济交流频繁 4.清朝初期,皇太极就在盛京建孔庙,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春秋祭奠。顺治帝曾下旨:“先圣为万世道统之宗,礼当崇祀,昭朝廷尊师重道至意。”清朝重视祭孔活动是基于(  ) A.强化王朝统治的正当性 B.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统一各民族思想的需要 D.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5.表1为1902~1904年中国译书统计简表。据此可推知(  ) 表1 英 美 日 其他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4.9 史地 8 10 90 20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10.5 杂录 5 2 24 7 7.1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改革思想深入发展 C.救亡图存探索路径发生重大变化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6.李大钊主张“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同时又指出“平情论之,东西文明,互有短长,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可知(  ) A.新文化运动内部斗争激烈 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李大钊找到新的革命出路 D.中西文明的差异被理性审视 7.民歌在陕北民众中基础深厚。延安时期,民歌主要的言说主题与言说对象从“我”转向“我们”,不断强化“我们”,旧形式换上了新内容,如“咱们边区满地红”。对“我们”的认同说明(  ) A.边区土地革命的效果显著 B.民歌艺术形式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军民团结抗敌的热情 D.民众的革命积极性得以调动 8.1952年后,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自编工作迈入正轨,并特别强调“劳动理念”的书写。例如教科书开篇写道“中国猿人制造劳动工具,开始跟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世界史部分则着重关注工业革命中纺织机、蒸汽机及其发明的重要性以及机器生产中孕育的社会变革趋势。这一举措旨在(  ) A.引导教育为国家工业建设服务 B.巩固和强化主流意识形态 C.培养“劳动光荣”的社会价值观 D.保障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9.洪水神话文本分布于世界各地和各个民族。面对洪水灭世的灾难,国外的洪水神话基本都是采取“躲避逃生”“保全性命”的观点,如苏美尔、巴比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