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月考历史试题高二 一、单选题 1.如表是北朝尉迟氏(北魏“勋臣八姓”之一)墓志中关于祖源追溯的记载。据此推知,当时() 时期 相关墓志 祖源追溯 永熙三年(534) 《尉陵墓志》 先踪盖夏后之世 天宝十年(559) 《尉娘娘墓志》 发颛顼之遐源,资有夏之苗裔 大象二年(580) 《尉茂墓志》 盖帝轩辕之苗裔也 A.宗法观念强化B.北魏正统确立 C.华夏认同加强 D.南北交往密切 2.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到元明才由“小中国”变为“大中国”(如表)。这是因为元朗() 中国 地域意义 人民意义 文化意义 主权行使者 小中国 中原(九州) 汉人 农耕文化 汉族政权 大中国 十一行省 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 农耕与草原文化兼有 不论民族(可以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联合政权) A.首次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深刻发展了“中国”的内涵 C.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治理模式 D.贯彻了民族平等的统治策略 3.图1、图2是两个历史时期的古代人类迁徙示意图,两幅图反映出() 图1 图2 A.人类文明走向多元一体 B.游牧民族冲击农耕世界 C.商路变迁影响文化交流 D.世界从分散到走向整体 4.下表为河北邓槽沟遗址发现的四个阶段的文化堆积层风貌。这反映出() 时间 状况 距今8000年左右 既有新的考古学文化因素,又体现出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的风貌 距今6500年左右 与河北地区的后岗文化相一致 距今5100年左右 与河套地区仰韶文化晚期文化极为相似 距今4200-4000年 发现类似于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晚期的石城 A.中华文明的凝聚性增强 B.新石器时代部落战争激烈 C.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D.氏族之间的联系趋于紧密 5.1920年,蔡元培等人创办《音乐杂志》,在杂志开卷颂词”中强调“扬我国光,泱泱华胄”“乐以导德,律以和情”易俗移风,期国脉天然发展”。这体现了该杂志具有() A.教育救国的理想 B.承担社会责任的功能 C.音乐革命的效果 D.倡导民主科学的精神 6.如图为唐代《五经正义》中的部分论述。其论述的核心是() A.古代圣王都具有美德 B.臣子要有服从的美德 C.皇帝统治人民是天意 D.君主立德慎德的必要 7.17~18世纪,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从中国服饰中汲取灵感,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这反映出() A.中欧服饰文化发展一体化 B.中国文化引领欧洲思想解放 C.商品流动带来了文化交融 D.中国服饰改变欧洲审美观念 8.下图空格处应是() A.古埃及文明 B.阿兹特克文明 C.地中海文明 D.古巴比伦文明 9.中世纪,英国戏剧多以《圣经》内容为主。16世纪以后,英国戏剧人物主要是手工业者、商人、小贩等普通民众,场景也多以街道、商店为主。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民是戏剧创作主力 B.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 C.城市商业化趋势加强 D.宗教改革打破了神学的束缚 10.位于太平洋东岸的旧金山,是华工漂洋过海登陆美国的第一站。1880年《哈泼斯周报》图绘(见下图),生动再现了旧金山唐人街庆贺新年的场景:其中有数位白人面孔,各商铺的小伙子竞相高挑鞭炮,争夺头彩,人们拱手作揖,互相拜年。作为史料,该图反映了() A.美国政府对华人移民的排斥政策 B.赴美华工对美国西部开发的贡献 C.美国社会充斥对多元文化的偏见 D.赴美华人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 11.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政府在1940年放宽了除德国以外的外国移民签证的限制,接受了大批高素质的犹太难民;1942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把在美的美籍日裔移民强制内迁再安置;由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的重要地位,美国于1943年废除了1882年颁布的《排华法案》。这些变化说明美国() A.主要接收来自欧洲的移民 B.消除了种族偏见和排外情绪 C.移民政策受世界局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