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浑源七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分值:100;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A.重视选贤任能B.尊重个性自由 C.强调多元互鉴 D.注重仁义道德 2.永乐元年,朱棣下令翰林学士编修《永乐大典》,编篆完成后,朱棣亲撰序文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篆集四库之书,及购募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分,助为典奥。”由此可见,《永乐大典》的编纂() A.为明清新思潮的出现奠定基础 B.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C.服务于封建小农经济发展需要 D.推动明朝社会重文风气的兴盛 3.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空中飞舞的神。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带有男性特征,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到唐代,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有些飞天头梳唐代妇女流行的双丫髻。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A.佛教的本土化趋势B.丝绸之路促进民族交融 C.女性地位有所提高D.敦煌成为文化交流中心 4.据下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汉明帝)遣使至大月氏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 近代西方探险家斯坦因等曾在罗布泊至敦煌古道上,发现公元1世纪的粟特文佛经。 据季羡林考证,汉地最早的佛经皆不是直接译自梵文,而是经过中亚古代语言,特别是吐火罗语的媒介。 A.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 B.汉代没有与印度建立直接联系 C.欧亚商贸和文化交流较为频繁 D.中华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5.在西方文明史上,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构成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几乎全部译成阿拉伯语,柏拉图的知识以智慧文学的形式在阿拉伯世界流传,还有大量古希腊语医学著作被译成阿拉伯语言,此后又传入欧洲。据此可推知,该运动() A.造就了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局面 B.体现出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和碰撞 C.为文艺复兴在欧洲兴起创造了条件 D.促使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 6.有学者认为:“纵观波斯对于文化的贡献,乃在政治方面......在古物学和历史学上,波斯还有一个很大的贡献。波斯征服了那肥腆月弯之后,就仿了那里的楔形文字和拼音文字,自己另外创造了一种楔形的拼音文字。这个波斯的新字母比那巴比伦古文,自然容易读些。五十年前,有几个懂得波斯文的古学家,忽然发现了它与巴比伦古文的关系,于是那久藏在地下的两河流域的历史,也就渐渐的出现于人世了。”该学者意在强调() A.波斯帝国的统治推动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重构 B.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持续深入广泛的交流 C.古代战争使人们在反思本土文化中产生精神阵痛 D.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文献解读比实物研究更为重要 7罗马《十二铜表法》中关于交易行为的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交易当事人亲自到场,说出规定的套语,履行铜片的交付手续,而且需要五位证人和一位司秤到场作证,交易方为有效。这一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罗马() A.公民法注重形式的特点 B.早期的商品经济尚不发达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D.法律以调节贸易纠纷为主 8.12世纪后期,流行于西欧的文学作品《列那狐传奇》擅长以“兽”喻人。在故事中,生病的狮子象征国王,凶横的熊比喻大封建主,掠夺成性的狼影射骑士,愚笨的驴暗指教士,鸡、免等动物则代表下层民众。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猾的列那狐。这一作品在西欧的流行() A.反映了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B.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沉重打击了封建政治体制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