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2246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同步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315460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新课导入- 生活观察: 思考:寻找身边的“中国好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记录中,这对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透露真名。有人认为,“微尘”是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重点问题- 如何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探究一:如何践行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探究一:如何践行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思考:在新时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践行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通过不懈努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 探究与分享: 提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探究一:如何践行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案例分析: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网球赛场上,郑钦文以她不屈不挠的精神,诠释了“于萧瑟中刚强,于逆风中飞翔”的壮丽篇章。 近两年,郑钦文与斯瓦泰克相遇了6次。在每一次交手中,她都是输家,其中甚至有几次是“脆败”。然而在巴黎奥运会网球单打总决赛现,场没有人能想到面对世界排名第一的斯瓦泰克,郑钦文能一口气追回四局。最终逆转获胜,成为中国首位奥运网球单打冠军。 思考:从郑钦文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传统美德? 提示:面对困难和挑战,自强不息。 ①做自强不息的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释义:君子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不断地努力,永不停息地自我奋发图强。它倡导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去克服困难,持续前进。 内涵: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 要求: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探究一:如何践行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探究一:如何践行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探究与分享:1981年3月,刚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的李保国走进太行山,来到邢台县前南峪村,投身山区生态治理,帮助当地农民发家致富。李保国和他的团队直接帮扶村庄40多个,间接带动百余个村庄发展,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上千万亩,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帮助农民增收数十亿元。 李保国还为群众办夜校,开展技术培训。村民们称他是“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河北大地上,让千山万岭披上了绿装,让千万农民摆脱了贫困。 思考:李保国“把最好的论文写在河北大地上”的故事体现了说明敬业乐群具有怎样的意义?这启示我们怎样做到敬业乐群? -探究一:如何践行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提示:(1)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