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2491

【精品解析】《小石潭记》拓展提升训练

日期:2025-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1282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精品,解析,小石潭记,拓展,提升,训练
    《小石潭记》拓展提升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2025八下·遂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游西山记》余自京师①南行,至西山②。山势蜿蜒,草木蓊郁。忽见一泉自石隙出,泠泠③作响。循声而往,得一小潭,方圆数丈,水清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潭北有古松一株,根盘石上,枝叶如盖。松下置石桌,可弈④可饮。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⑤。及归,月色满衣,松影在地,恍若⑥仙境。 (节选自李流芳《游西山记》) 【注】①京师:古代对首都的称呼,此处指北京。②西山:北京西郊山脉的总称。③泠泠:形容水声清脆。④弈:下棋。⑤竟夕:整夜。⑥恍若:仿佛。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 清冽:寒冷 B.佁然不动 佁然:呆滞的样子 C.悄怆幽邃 幽邃:深邃 D.草木蓊郁 蓊郁:茂盛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 B.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 C.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 D.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 3.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以“清冽”写潭水,乙文以“泠泠”描泉声,均突出自然之幽静。 B.甲文借“凄神寒骨”抒孤寂之情,乙文以“恍若仙境”显旷达之怀。 C.甲文通过“斗折蛇行”写溪流曲折,乙文通过“根盘石上”状古松姿态。 D.两文皆运用比喻,如甲文“如鸣珮环”,乙文“枝叶如盖”,增强画面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及归,月色满衣,松影在地,恍若仙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小石潭记》(略) 【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②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③。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____。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④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⑤一饱,而同委于臭腐⑥,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 【注】①齐安:黄州,今湖北黄冈。②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③移日:连续好几天。④洒然:吃惊的样子。⑤要之:总之。⑥委于臭腐:(吃下的食物)都归于腐臭。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砍伐) B.明灭可见(看见) C.杂陈于前(陈列) D.而姑寓焉(寓所)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7.给画线句子断句。 撷 林 卉 拾 涧 实 酌 水 而 饮 之 见 者 以 为 仙 也 8.【甲】【乙】两文分别是柳宗元和苏轼被贬后所作,【甲】文“心乐之”,【乙】文“有乐于是”,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两文中的“乐”有什么不同。 (2024八下·沅江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