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2623

【大单元·任务式】第六单元第3课时18文言文二则 教案 统编版四下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2378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统编,教案,二则,文言文,3课时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文言文二则 内容分析: 《囊萤夜读》是关于古人勤学苦读的励志故事。该文包含34个字,两句话。第一句讲述了车胤非常好学,学识渊博。第二句举例说明车胤的勤学,讲了他家里穷苦,买不起灯油,夏天的夜晚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萤火虫照明,继续读书的故事。《铁杵成针》讲了学业不理想,正想要放弃的李白,被溪边磨铁杵的老妇感化,继续读书的劝学故事。粗长的铁杵与细小的缝衣针的对比,年迈的老妇与少年李白的对比,引起了小李白的深思。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是做人做事要锲而不舍定能有所成就。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文言文学习,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与精神内涵。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语言运用:掌握文言文朗读的停顿与节奏,积累文言词汇,能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学习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提炼关键词句描述人物品质。 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古今学习条件,辩证思考“勤学苦读”的现实意义。分析人物行为与品质的关联,培养逻辑概括能力。 审美创造: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诵读与赏析,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悟古人高尚的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感受古代少年勤勉刻苦、坚持不懈的求学精神;认识抗日小英雄雨来;一起讨论小男子汉的标准是什么?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穿越古今,阅读成长故事集齐成长勋章。 活动流程:追寻,古之圣贤成长路———走进“文言文研学营”,在经典典籍中感受古人勤学苦读、锲而不舍的优秀品格,共同收集象征着成长与蜕变的“勤学徽章”!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图片,质疑问难 1.质疑导入:同学们,在今天的课程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是真是假”。 教师:图片中这根铁杵可以变成绣花针你相信吗? 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有哪些同学们相信这件事情是可以办到的请举手。好, 那么请想一想,铁杵成针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众说纷纭,让我们带着疑问和猜想走进今天的课堂———铁杵成针 2.揭示课题:在阅读文章前,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题目。 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成是磨成、做成的意思,针指缝衣针。题目的意思就是铁棒被磨成了缝衣针。 通过课题了解故事内容,激发探究热情和兴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节:初读课文,感受文律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倾听,注意文言文的停顿与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3.教师示范朗读《铁杵成针》,强调文言文的停顿、重音和语调。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注意停顿和节奏。 4.分组朗读比赛,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并给予指导。 5.指导字词: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节课的重点生字, 出示生字,学习“卒 ”,请你说一说我们经常在哪里见到这个字? 学生预设1:“象棋里”,那在象棋里他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预设2:士兵衣服前面会有这样的字样代表自己的身份 甲骨文故事法: 课件出示“卒”的甲骨文(如下图),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字形解析: “卒”像一件带有纹饰的古代衣服(“衣”字加交叉符号),本义指古代服役者穿的制服(如士兵、差役)。 引申为穿制服的人(如“士卒”),后因士兵服 役结束,引申为完毕、结束(如“卒业”)。 编创口诀: “一件衣服加道纹,士兵穿它去参军;任务完成叫‘卒业’,‘卒’字意思记在心! 引申义相关:卒业(毕业)、暴卒(突然死亡)、生卒年” 认识“逢”字。 甲骨文:甲骨文中的“逢”由左“彳”(表示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