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2788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课件(共45张ppt)

日期:2025-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21710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七年级,期末,课外,古诗词
  • cover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通过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学会鉴赏诗歌 3、发现生活的美,感受生活的气息 期末古诗4首 泊秦淮 杜牧 泊的组词: [bó] 淡泊 停泊 漂泊 [pō] 湖泊 梁山泊 血泊 水泊 走进作者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 。以济世之才自负。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有 。后人称 为“老杜”,称 为“小杜”。 “大李杜”是 和 ,“小李杜” 是 和 。 牧之 《樊川文集》 杜牧 杜甫 李白 杜甫 杜牧 李商隐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现南京),夜泊秦淮时触景伤感之作。自六朝以来,秦淮河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七言绝句(体裁),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现实的忧愤。 写作背景 范读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huai二声) (唐)杜牧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依然在对岸吟唱着南朝的亡国之曲《玉树后庭花》。 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明确句意 合作探究 1、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2.“隔江犹唱后庭花”,请对“犹”简要点评。 3、“指桑骂槐”是这首诗艺术上的最大特色,你能具体说说吗? 4、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认真体味这首诗,说说诗人把什么情融入了什么景? 合作探究 1、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1)“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朦胧冷寂的极淡雅的水边夜色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寒”是寒冷的意思,一个“寒”字,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营造了凄清的氛围。 2.“隔江犹唱后庭花”,请对“犹”简要点评 “犹”字 是“还、尚且”的意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统治者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巧妙的把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这是指桑骂槐,诗人表面上是批评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是谴责正在酒楼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夜泊秦淮时的所见所闻,表现出诗人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忧虑与愤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指桑骂槐”是这首诗艺术上的最大特色,你能具体说说吗? 5、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认真体味这首诗,说说诗人把什么情融入了什么景? 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把忧虑国家兴亡之情,融入到凄清悲凉之景中。 5、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D 主题探究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贾生 李商隐 贾生 走进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