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3762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共4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280318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丝绸之路”出土的丝织品 课程标准: 1、从时空的角度概述古代商路的发展状况及特点,分析商路贸易的影响; 2、理解贸易活动对文化交流的推动,并分析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时空观念:运用时空定位,分析丝绸之路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和不同类型的商路的开辟。 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理解丝绸之路在汉、唐、宋发生变化的多种因素。 3.历史解释: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史料,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推动作用。 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影响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276年 前202年 1368年 581年 960年 引进“汗血马”、苜蓿、葡萄等;佛教传入,丝、茶等传出 丝路商贸繁盛时期 丝路真正开辟于汉武帝时期 907年 618年 1644年 220年 丝路不断发展 海上丝路崛起 明中期以后,丝路走向衰落 时间轴 时空史观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33年--1905年)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一词来称呼历史上这条促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路线。 “丝绸之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概念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丝绸之路名称来源以及狭义和广义的丝绸之路分别是什么? 西北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 1、含义: 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 材料1《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蚕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材料3 已经沿着如今被称为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的交通路线开展丝绸贸易”。更早的估计则明确,“在4000年前,中国的丝绸便传到了欧洲。”因此,丝绸之路也是亚非欧各国人民在长远历史进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多条连接几大文明和人文交流之路。 ———傅梦孜《对古代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再考察》 材料2 夏县西阴村遗址发现的半枚蚕茧,成为当时能借以证明丝绸起源于中国的“唯一实物凭证” ★史料实证:通过以下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 ②丝绸之路存在历史久远,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连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2、条件: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 ②中国的丝绸广受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欢迎。 一、丝绸之路 3.正式形成: ———张骞通西域 ⑴时间: ⑵目的: 公元前138年 汉武帝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 思考1: 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思考3: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这种说法? “凿,开;空,通也。”———裴駰《史记解集》 开通双方互相了解、互相交流之路 思考2::西域指的是哪里? 现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一、丝绸之路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 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联合乌孙东返伊犁河谷,遏制匈奴 出发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结果 3.正式形成: ———张骞通西域 直接的外交目的并未实现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使命,但带回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信息,此后,西汉王朝又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之路。张骞的出使,第一次使中原与西域有了直接的交往。 思考4:多角度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史料:公元前138年,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