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姚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一历史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有学者指出黄帝部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其部落由许多“聚落群”所构成,一个较大型的聚落下面有一些中型和小型的聚落,其中一些聚落建起城址,以维护住在里面的领袖和贵族。黄帝部落所处的时期() A.开始迈入定居生活 B.史称为“万邦时代” C.已经形成早期国家 D.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2.先秦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明礼义以化之,重刑罚以禁之,是天下皆出于治”等主张。该思想家是() A.平民利益的代表者 B.天行有常的提出者 C.仁政学说的倡导者 D.重法弃礼的践行者 3.《盐铁论》指出:“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对材料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实行均输平准以增加财政收入 B.实施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 C.提出征收财产税以抑制工商业 D.主张废除盐铁官营以利民生 4.论及魏晋南北朝,某学者评论道:“这一时期由统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统一,却也开启了“小中国”向“大中国'的转变,由“多中心”向“一体化'的演进。”可以印证上述结论的有() ①胡汉交融,华夏认同产生 ②北民南迁,南方开发 ③儒佛道相互吸收,文化交流 ④崇文抑武,设置通判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5.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到:“三省制是“群体相权'对“个体相权'的取代,通过分权避免权臣专擅,但过度制衡可能导致效率低下。”为此,唐朝统治者在制度上进行了完善。属于制度上完善的措施是() A.通过分权抑制相权 B.完善中枢监察机制 C.设立政事堂集体议事 D.设置内阁等秘书机构 6.史载:“兼并之家,见有产之家子弟昏愚不肖,及有缓急,多是将钱强以借······既借之后,历数年不索取,待其息多,又设酒食招诱,使之结转,并息为本,别更生息,又诱勒其将田产折还······谚云“富儿更替做',盖谓迭相酬报也。”这反映了宋代社会() A.“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B.“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C.“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D.“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7.学者戴逸指出,康、雍、乾时期,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这反映江浙地区( ) A.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B.农业生产发展滞后 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8.在《南京条约》签订后,中英于1843年在虎门签订了《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有学者称在这些条款中“潜藏着不亚于清朝在战争中军事失败的外交失败”。下列项中不属于学者所指的条款是() A.“凡系进口、出口货物,均按新定则例,五口一律纳税,此外各项规费丝毫不能加增。” B.“第五款一、向来洋药(即鸦片)、铜钱、米谷、豆石、硝磺、白铅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纳税银叁拾两。” C.“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D.“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9.有学者指出,“清代兵权在咸丰前是掌握于中央的,其从中央落入私人之手,则始自湘军”,“由于湘军将帅得有总督、巡抚地位”,进而形成所谓“督抚专政”局面。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清朝统治已经分崩离析 B.清朝政治和权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