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列子 杞人忧天 新课导入 知道这些故事吗? 愚 公 移 山 两 小 儿 辩日 高 山 流 水 共同点:这些故事都出自 《列子》 歧路亡羊 1.了解《列子》与寓言的文学常识,结合故事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2.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翻译文言文。 3.深入理解寓意,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素养目标 作者简介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归同于老庄,被道家尊为前辈。 《列子》,又称《冲虚真经》。道家著作,八卷,相传为列子所撰,约成书于晋太康二年后。《列子》内容形式多为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和神话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天瑞》、《力命》、《杨朱》三者为最。主旨为万物产生于无形,并变化不居,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包括天地及圣人,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界的规律。 作品简介 文体知识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文体知识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 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寓言诵读 疏通文意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崩塌坠落。 他,杞国人。 依托,依附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四肢)弯曲伸展。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无,没有。 于是。 你。 疏通文意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存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疏通文意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星宿:星辰。宿,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宿。 纵使,即使。 伤害。 地崩塌怎么办?奈……何,拿……怎么办? 疏通文意 【译文】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落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