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5777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其一) 教学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151681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六,2024-2025,七年级,语文,初中,2024
  • cover
(课件网) 秋词(其一) 刘禹锡 新课导入 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素养目标 贰 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叁 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的进取精神。 壹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体会诗歌大意。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有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90年版)。此题下共有诗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唐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他虽遭受严重打击,却并未消沉。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时所作。 题目解读 《秋词》原有二首,此为第一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 诗歌朗读 朗读要领 1.掌握节奏 2.控制语调 3.运用停顿 4.确定重音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 我言/秋日/胜/春朝(zhāo)。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xiāo)。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秋天就都悲叹冷清萧条,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译文 诗歌大意 冷清萧条 春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之中,一只鹤振翅高飞,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诗情也带到了蓝天。 译文 诗歌大意 推开白云。排,推开 蓝天 诗歌研读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这表明作者对秋的什么看法)? 一二句使用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豪迈的心情。 诗歌研读 诗人为什么说“秋日胜春朝”?请谈谈你的看法。 因为在作者的眼中,秋天并不是悲伤寂寥的,秋天也有独属于秋天的美。并不是春日可以绚烂多彩,秋天也可以是美丽夺目的。作者正是要以一腔豪情来驱散古人闻秋必伤感的悲苦之情。 诗歌研读 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翱翔,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诗歌研读 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诗歌研读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极富哲理意蕴。请对这首诗中“鹤”的意象作简要赏析。 在秋日晴空中,这只振翅高举的鹤,排云直上 ,矫健凌厉,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诗言志”,作者以其说明:人只要有志气,就会有奋斗精神,就不会感到寂寥。 诗歌研读 诗人为什么用“鹤”这一意象? “鹤”洁白高雅、身姿优美、超凡脱尘,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鹤的形态是长颈、耸身、顶赤、身白,给人一种清高的感觉,所以鹤很早就被认为是有德行的禽鸟。鹤能够在广袤的空间飞翔,中国古代神仙故事中的鹤可以在超越俗世的时间和空间往来,往往用来比喻有大志向。鹤喜欢栖息在涤尽繁华的郊野,如深谷、小溪等,所以有隐逸的象征。简言之,“鹤”是一种神鸟仙禽、有隐士之风、君子之德;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人以“鹤”自喻,视“鹤”为不屈的化身。借以表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