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历史样题 2025.04 温馨提示: 1.对于每一道题目,请同学们务必完整、仔细、耐心阅读,然后再做答,这非常有助于 提高你的成绩。 2.请把答案按要求答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 确的,请你在答题纸上按要求把正确的答案涂黑。) 1.在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要向五星红旗行少先队队礼。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 的国旗,是在 A.中共八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一五计划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右图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A.开国大典 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的用意深。 B.解放西藏 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 C.土地改革 一黄炎培《天安门歌》 D.抗美援朝 3.根据形势变化,1950年1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上,中央对我国财经工作方针作 了如下表调整。这里的“形势变化”主要是指 工作方针调整为: 战争的支出第一 维持市场的支出第二 带投资性的支出第三 A.西藏和平解放 B.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C.抗美援朝开始 D.土地改革取得成效 4.有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 超过了代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带来的益处包括 ①维护朝鲜半岛统 ②为中国赢得了和平的外部环境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反侵路的首次胜利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5.每逢新春佳节,中国人都要在家中贴上喜庆的“福”字。“福”字的原意为“人人有田耕, 人人有衣穿”。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这代表了农民阶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 列措施实现了全国农民这一愿望的是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公私合营 D.手工业生产合作 6.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 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千克增长为285.2千克。这主要说明,土地改革 A,使中国摆脱了贫困 B.建立土地共有制 C.完成了农业现代化 D.促进了经济发展 7.下面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个 展 势 甲 丙 之年份 1952 195719601965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抗美援朝 D.十一届三中全会 8.1954年毛泽东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 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 A.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 B.确定了五星红旗为国旗 C.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 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在实行这一“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创举是 A.建立农业合作社推动经济发展 B.通过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C.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D.在全国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0.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从本质上主要反映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的成立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建立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