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单项选择题1:1~13题,每题3分,共39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出正确选项得3分,选错不得分。 1.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A.重视选贤任能 B.尊重个性自由 C.强调多元互鉴 D.注重仁义道德 2.谭其骧先生指出:“中原人民南迁,其所由之途径,顾多可寻······时邗沟已凿,穿通江、淮,故沟南端之江都及其对岸之镇江、武进,遂为山东及苏北移民之集合地。淮域诸支流皆东南向,故河南人大都东南迁安徽,不由正南移湖北也。”材料说明 A.交通: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 B.集镇:古代交通发展的结果 C.战争:地域文化演变的推力 D.移民:江南地区开发的关键 3.下列图片所示的有角神兽是我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有学者认为,这种“鸟兽合一”的虚幻动物与先秦文献记载的赢秦飞廉族的风神形象相吻合。这可用于说明 A.秦国崛起的精神动力 B.草原丝路的文化影响 C.不同物种的交流融合 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据下表判断 朝鲜 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礼记》等为主科 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朝鲜词汇 日本 模仿唐代之政制,确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 采用汉字楷书偏旁造“片假名”,取汉字草书偏旁造“平假名” 越南 李圣宗在国都“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 国内政治制度完全仿效中国体制,仿佛一个缩小版的中华帝国 A.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B.文化生命力影响辐射力 C.中西文化双向交流 D.东亚一体观念不断增强 5.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一种文字体系,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使用时间约是公元3000年末到公元4世纪。古埃及人使用它记录了王室生活、战争、祭祀、建筑工程、纳税许可,以及尼罗河泛滥的水位等。这说明了文字 A.记载人类历史文化 B.凝聚普罗大众智慧 C.促进文明交流发展 D.影响国家发展方向 6.下图是一位高二同学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绘制的8-10世纪繁荣的“呼罗珊大道”。该图可用于研究 A.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路径 B.拜占庭与唐朝的经济交往 C.奥斯曼帝国时的商业垄断 D.阿拉伯帝国时期东西交流 7.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这一时期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 A.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B.工商业阶层壮大 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D.天主教会的衰落 8.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来自中国的壁纸、屏风生活用品等大受拉美殖民地上层社会欢迎,女士以穿中国丝绸为时尚,墨西哥还出现了“中式连衣裙”之类的新式服饰。到18世纪末,仅普埃布洛一地就有46家制瓷场,成为拉美制瓷业中心。这一现象 A.源于全球航路的开辟 B.掀起欧洲中国文化热潮 C.推动三角贸易的繁荣 D.促进拉美资本主义萌芽 9.茶叶从中国传入西方后,西方饮茶之风由贵族阶层发展到普通民众。到18世纪中叶,英国最底层的家庭都已经饮茶了。这一变化反映出 A.文化在互鉴中实现交融 B.商品流动冲击等级秩序 C.国际贸易服务对象下移 D.价格革命促进社会消费 10.下面是1870年6月13日美国《哈泼斯周刊》刊登的漫画《“华工彗星”》。漫画中的中国劳工像一颗炽热的彗星,横穿天空,地面上是对其“感兴趣”的多个党派在对准、凝视着“华工彗星”,而工人们则对其显示出敌意。该漫画折射出赴美华工 A.加剧了美国政府的排华情绪 B.带来中美文化碰撞与冲突 C.严重激化了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