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复习二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练透5 精筛细选,按点概括 ———文言简答要全面 定重点 讲技法 掌握解题术 ●高分技法 【必备知识】 一、文言简答相关知识 二、六种常见命题角度及解题思路 (一)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 主要是围绕人物人生经历或成就,要求概括其业绩成就、思想性格品质、心理特点等。 答题思路 1.注意人物的身份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描写对象是军事将领,应根据其个性化的军旅事迹,分析其作为一个军事将领的品质;如描写对象是政府官员,应从其政绩(为政)和人品(为人)方面概括。 2.了解通常情况下古代人物的品质追求。如求学成才、求财治家、求吏治民、求智研理,还要有—定的文化积累,多了解古代士大夫的功名心、利禄心,以及雅致意趣等。 3.筛选原文信息并自己加工整合信息。人物品质特点可以从文中直接提取,多数情况下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概括。 (二)分析概括事理和事件的原因 就文言文中某一行为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命题角度灵活多样。 1.概括主要人物做某事成功的原因。 2.概括人们怀念主要人物的原因。 3.概括某种道理形成的理由。 4.概括作者写作的理由。 答题思路 1.精准审题,明确答题角度。产生某种结果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有主要原因又有次要原因,有外在原因又有内在原因。答题的关键点自然在于自身原因,兼及客观原因、外部原因。另外,如果涉及文章自身,自然要关涉文章的思路、结构及手法等方面的理由。 2.理清层次,搜寻关键信息。在文中寻找理由文字时,对于要点较集中的说理文字(尤其是长句子),特别要分清层次,提取关键词语转换为答案。 3.分清因果,理顺逻辑关系。在形成初步答案后可以用因果法验证,一是可以检查理由与结果之间是否合理;二是看看答案表述是否与结果保持一致,必要时可以调整答案表述形式。 (三)概括情节内容或结构思路 1.情节是作品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命题考查概括人物主要活动轨迹和事迹。 2.理清结构,要求考生对文言文的某一段落或整篇的层次进行梳理,多见于一些议论性文言文,或传记中的议论性语句。 答题思路 1.标注文本表时间、地点的标志词,明确传主所做事情。要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准确理清相关人物在不同时段(或任职的不同时期)依次做了哪些事情,要按照题干的指向概括相关情节。 2.明确人物关系和官职变动情况,梳理全文行文脉络。用不同符号勾画标注不同人物姓名和官职变动等词语,明确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上下级、同事,还是亲属。官职和地点的变化,交代了人物的活动轨迹和主要事迹,便于理清全文脉络。 3.分析概括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明确逻辑关系。明确事件的前后逻辑关系,便于推断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和发展趋势,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情节和结构特点。 (四)概括情感态度(观点)或写作目的 1.情感态度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它是文言文整体阅读中的重点、难点。 2.写作目的是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即作者通过写作活动以实现文章的社会价值。此题型多见于带有议论色彩的阐释类文言文本。 答题思路 1.寻找表达情感态度的标志词语。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述常常借助文言虚词来表达,如“耳、耶、焉、岂、其、哉、为”等语气词,或批判或赞赏或质疑,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用心揣摩。 2.抓住首尾段落,探求写作目的。文章的写作目的首先要从作品的位置上来分析推断,一般在文首或文末。既要结合时代背景还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更要注意知人论世,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怀密切相关。 (五)概括事物或事件的特点和性质 1.题目就文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