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复习二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知识导图 【二轮任务】 结合一轮复习情况及阅卷大数据,考生在二轮复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文言断句题 忽视“断点”异同,易出错。 2.文言词语题 多义实词和文化常识脱离语境,判断失误。 3.文言概述题 断章取义,有失偏颇。 4.文言翻译题 (1)文言基础知识(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积累不足,翻译不准确。 (2)缺乏语境意识,忽视上下文。 (3)缺乏采点意识,眉毛胡子一把抓。 5.文言简答题 (1)翻译差,读不懂。 (2)概括差,话啰嗦。 (3)思路乱,不清晰。 二轮复习中,在强化“练为主导”的前提下,仍不要弱化对文言基础的积累和夯实,做到训练一篇、精读一篇、积累一篇,开辟文言文学习的新阵地。另外,努力改正上述问题,突破得高分的瓶颈。 首自查 找增点 心中有方向 对于以下做法,自己能做到的请打“√”,尚未做到的请打“×”,打“×”项便是你要在二轮复习环节中,重点攻克的。 文言文阅读二轮复习能力自评表 自评内容 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1.我知道文言文阅读命题的选文选材范围愈加广泛,文体多倾向于议论说理类,材料是多文本组合 “√”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 “√”5~6项,备考较为充分; “√”7~8项,备考充分; “√”9~10项,备考十分充分 2.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重点看人名,但是对于地名、官职名、朝代名、器物名等,我会跳过,这样能快速阅读 自评内容 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3.我掌握了断句的方法,特别关注核心动词、对称结构和固定搭配。我会先断开易断的地方 “√”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 “√”5~6项,备考较为充分; “√”7~8项,备考充分; “√”9~10项,备考十分充分 4.古代文化常识题,我会结合语境具体判断 5.文言字词的解说,提醒我们要注意课内文言文,尤其是一词多义等特殊文言现象的复习 自评内容 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6.对于文意理解概述题,考虑到基本事实很少出错,我会优先考虑前后逻辑推断方面可能出错 “√”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 “√”5~6项,备考较为充分; “√”7~8项,备考充分; “√”9~10项,备考十分充分 7.我能区分文言特殊句式并且能在文言翻译时有意识地通过“增”和“调”的方式把意思理顺 8.文言翻译题,我能比较准确地定位出“得分点字词”,并且我习惯于用打括号的方式补充主语和宾语 自评内容 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9.文言翻译题,我会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在翻译中,我会特别注意其中的语法现象,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 “√”5~6项,备考较为充分; “√”7~8项,备考充分; “√”9~10项,备考十分充分 10.对文言文阅读最后一道简答题,我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我不会用原文作答,而是用概括后的语言分点作答 研真题 析考情 知晓考查点 读懂文言文5方法 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以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 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怎样”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3.借题解文法:要借助的这个题就是几乎每卷必有的文意概括题。所给的四个选项均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只有一项不正确,即使不正确的选项,其内容也不是完全不正确,错误只在个别词语上。这样,该题绝大部分正确文意便是我们读懂内容最好的“提示” 和“拐杖”,一定要借助“此题”来解文。 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本中的句子来理解。文本中的诸多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