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6341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考点练透4文言翻译要精准 课件(共50张PPT)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3363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考,文言,PPT,50张,课件,精准
  • cover
(课件网) 复习二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练透4 抓得分点,字字落实 ———文言翻译要精准 定重点 讲技法 掌握解题术 ●高分技法 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集中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通假字,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必备知识】 1.文言文翻译技巧 2.文言文翻译关键得分点 3.如何落实得分点 【关键能力】 文言文翻译4步骤 ●典题试做 (2024·浙江省台州市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节选)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①,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②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 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 指秦末授张良《太公兵法》于圯上的老父黄石公。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有删改) ? 张良,字子房,被刘邦册封为留侯。 【注】 ①不死于盗贼:不会死在和贼的拼搏上。②伊尹、太公:伊尹辅佐汤建立商朝。吕尚(即太公望)是周武王的开国大臣。 (1)是故倨傲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4分) (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4分) /状元支招/ 第一步:定采分点 (1)重点实词:是故,因此、所以;折,羞辱,也可理解为使动用法,使……受到挫折;然后,这样以后;就,成就。 重点虚词:而,表承接,从而;其,表假设,如果;以,介词,凭借。 (2)重点实词:报人,古今异义,译为“向人报仇”;下人,古今异义,译为“处(低)于……之下”;是,代词,这;刚,刚强。 重点虚词:而,连词,表转折,却。 特殊句式:“是匹夫之刚也”是判断句式。 第二步:切分句子 (1)是故/倨傲/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第三步:译准词语 第四步:连缀成句 【答案】 (1)所以(因此)老人态度傲慢无礼从而深深地羞辱(挫折)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这样之后(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倨傲”“折”“其”“可以”各1分) (2)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报人”“下人”“是”、判断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做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因此)老人态度傲慢无礼从而深深地羞辱(挫折)他,他如果 能忍受得住,这样之后(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