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6353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练透4鉴赏技巧要有据 课件(共75张PPT)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10634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考,鉴赏,PPT,75张,课件,有据
  • cover
(课件网) 复习二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练透4 鉴赏技巧要有据 定重点 讲技法 掌握解题术 考查热点1 鉴赏修辞手法 ●高分技法 【必备知识】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比喻 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 词句巧妙地以“月”和 “霜雪”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对偶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语音铿锵,朗朗上口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去”对“留”,“紫台”对“青冢”,“朔漠”对“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不幸的一生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比拟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霜禽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了极点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排比 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曹雪芹《红豆曲》,《红楼梦》) 这首宝玉所咏之曲每句用“不”字,写女儿的相思愁怨,“滴不尽” “开不完”“睡不稳” “忘不了”,排比而下,写出了绵绵不绝的愁思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设问 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而不答,让读者去思考、联想、回味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词句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借代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突出特征,强调重点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如梦令》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作者的伤感情怀。 《琵琶行(并序)》中以 “丝竹”代指音乐,使之形象化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 运用反问,使诗句语气冷峻。诗歌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失败是历史必然 夸张 突出事物的特征,更鲜明地表达对事物的喜恶。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以夸张的手法,一气呵成,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双关 ? 分为:意义双关、谐音双关 使情感的表达委婉含蓄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手法 作用 示例 赏析 互文 ? 分为:单句互文、对句互文、多句互文、隔句互文 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惊”“鸣”互文,正确的翻译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惊醒了树上的鸣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 【关键能力】 鉴赏古诗修辞手法3步骤 第一步:明修辞 结合给出的诗句,抓住“炼字”,点明修辞手法。 第二步:释运用 考生可以识记“描述画面+构成=分析手法”这一格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