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1)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引入新课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和发展。 鲜艳的花朵,丰硕的果实,挺拔的枝干,都离不开这片土地。 那么,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怎样的? 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土壤又有什么关系? 新课教学 2021年3月19日,沉睡多年的冰岛法格拉达尔火山再次喷发,大量岩浆从地壳缝隙中喷涌而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对地球表面有什么影响? 新课教学 视频:2021年冰岛火山爆发 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结构 1、地球外部的组成 地球表面由岩石构成。这层岩石是地球的“外壳”,它和地幔顶部岩石共同组成岩石圈。 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蓝色的海洋 白色的云朵 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看,地球大陆表面和海洋上空有旋转的云朵 (1)岩石圈: 新课教学 水 圈 水形成了水圈 表明地球上分布着水和大气,水形成了水圈,大气形成了大气圈。 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的水以及大气圈中的水等水体,构成了地球的水圈。 (2)水圈: 海洋覆盖了近71%的地球表面。 海洋中的水蒸发到大气中,有一部分降落到大陆,然后流回到大海。 水无比重要,是所有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教学 (3)大气圈: 地球被大气所包裹。 岩 石 圈 大 气 圈 大气形成了大气圈 大气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呼吸所必需的; 它能减少来自太阳辐射的伤害,保持地球上的温度使之适合生物生存; 也影响着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新课教学 (4)生物圈: 地球上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既彼此分离,又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 大气与岩石、岩石与水、水与大气之间不断地发生着相互作用。 地球上的矿物质、空气和水,加上适宜的温度,造就了适合生物生息繁衍的地带,称为生物圈。 新课教学 在地球的表面还覆盖着很薄的土壤,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共有部分。 土壤的固体部分由风化的岩石碎屑(岩石圈)和腐烂动植物生成的有机物(生物圈)组成, 破碎的岩石碎屑是风化过程的产物,风化需要空气(大气圈)和水(水圈)的共同作用。 新课教学 视频:地球的圈层结构 新课教学 2、地球内部的结构 密度很小且很薄的外层,称为地壳 从图4.1-1可知,地球的内部分为三个层次: 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高密度的内层,称为地核 密度较小的中层,称为地幔 地壳厚度很不均匀,海洋部分地壳较薄,大陆部分地壳较厚。 新课教学 视频:地球的内部结构 新课教学 二、地形和地形图 从上图可看出,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 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 还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 新课教学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高低起伏的态势,包括坡度的陡缓程度和地表的相对高度。 地势陡峭 地势平缓 海拔是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 相对高度: 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点之间的高度差。 新课教学 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态。 1、地形 2、地形的种类 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五种类型 平原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新课教学 观察图4.1-3,并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的地形,描述不同地形的基本特征。 新课教学 (1)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m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一片广阔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以及河口地区。 例如我国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丘陵: 海拔一般在200m~500m,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m,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 如我国东南丘陵、辽东丘陵 (3)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的区域。 如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新课教学 (4)山地: 海拔在500m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