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新课导入 中华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本单元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今天,就让我们回顾这些文章,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引导我们追求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学习目标 1、通过真实情境中的语言实践活动,加深对中华美德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的体悟,力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通过品味作品中典范的用例,关注并思考引用这一手法的不同应用情境和表达效果。 3、结合过往的阅读经历和体会,梳理归纳对略读和精读这两种阅读方法的认识,在阅读实践中更好地运用。 合作探究 任务一:梳理畅谈中华美德 本单元课文或写人记事,或辩证论述,或借物写怀,以多样的方式表现出中华美德的价值与魅力。再读课文,梳理概括文中体现的中华美德,选择其中一种,作深入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诠释。可以讲一个故事,发一段议论,也可以借助一个事物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全班交流,并将讨论的成果加以整理,办一期主题壁报。 合作探究 任务一:梳理畅谈中华美德 再读本单元课文,梳理概括文中体现的中华美德。 课文 中华美德 《驿路梨花》 雷锋精神(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风尚 《青春之光》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崇高品质,心系群众、务实为民的真挚情怀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攻坚克难、乐观向上的顽强意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合作探究 任务一:梳理畅谈中华美德 再读本单元课文,梳理概括文中体现的中华美德。 课文 中华美德 《有为有不为》 诉诸良知良能,明辨是非善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陋室铭》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对美好德行的追求 《爱莲说》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态度;对名利浮华的鄙弃 合作探究 任务一:梳理畅谈中华美德 选择其中一种美德,作深入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诠释。可以讲一个故事,发一段议论,也可以借助一个事物来表达自己的认识。 示例:《驿路梨花》中的“乐于助人、助人为乐”并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德,它会让社会更和谐,在很多时候还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很大的帮助,从而让我们的路走得更顺。首先,“乐于助人、助人为乐”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是以人们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实质是互相帮助和协同。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互相帮助和协作是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其次“乐于助人、助人为乐”是获得人生乐趣的无穷动力。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作贡献,不仅能从中获得友谊、信赖,还能真正获得好评、尊重,并且能从中感受到人生的乐趣,精神境界也会因此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充实。 合作探究 任务一:梳理畅谈中华美德 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践行中华美德? (1)学习和实践传统美德 中学生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包括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活动,以及通过互联网资源。学习内容包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爱国等美德。 (2)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 中学生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所学的美德,如待人以诚、乐于助人、自省自律。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调整,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合作探究 任务一:梳理畅谈中华美德 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践行中华美德? (3)传播和弘扬传统美德 中学生可以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播者,通过在学校、家庭和社区分享传统美德的故事和理念,影响更多的人。同时,也可以通过参与或组织公益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