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单元复习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 复习思路 zzzzz 课标要求 明方向 框架建构 知整体 要点梳理、案例解析 夯基础 实战演练 能通关 课标要求 教材导航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1.政治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感悟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树立文化自信,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 2.道德修养———内化传统美德与人文精神 通过孝亲敬老、诚信守诺等美德实践,涵养崇德向善的道德品质;感悟中华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与家国情怀。 3.责任意识———担当文化传承使命 主动承担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增强文化传承的行动力。 4.健全人格———提升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 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审美追求,培养人文情怀和理性思辨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5.法治观念———融合传统智慧与法治精神 挖掘传统文化中“公平正义”等理念与现代法治的共通性,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强化规则意识与法治信仰。 1.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核心思想理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及价值。 3.感悟思想智慧,增强文化自信,主动承担传承责任。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1.识记中华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理解其独特价值。 2.结合文化符号,分析人文精神对民族性格的塑造作用。 3.激发文化自豪感,培养人文情怀,自觉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归纳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理解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 2.结合生活情境,思考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路径。 3.树立道德榜样意识,养成知行合一的品格,积极参与美德传播活动。 框架建构 要点梳理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2.为什么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3)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要点梳理 1.思想理念有什么作用? (1)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2)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3)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4)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6.1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要点梳理 3.怎样才能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1)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 (2)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4.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原因和要求 (1)原因: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要点梳理 1.核心思想理念的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 6.2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2.如何弘扬核心思想理念?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3.怎样才能做到讲仁爱? (1)要求:“亲亲”“仁民”“爱物”,即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