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7248

11.2《与妻书》课件(共5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251816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2,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部编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部编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文言文知识;学习抒情、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与妻书》中“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林觉民“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一、知人论世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同年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起义时加入敢死队,带头冲入两广督署,撤出途中中弹被捕,后从容就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作者简介 林觉民(1887-1911) 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重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本文写于广州起义前三天,表现了林觉民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 碧血黄花林觉民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同时还给他的叔父写了一封《禀父书》。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后起义失败,林觉民英勇就义,成为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而他的这封“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的情书也是遗书,被后人命名《与妻书》,广为流传,感动了无数人。 《禀父书》 《与妻书》 《与妻书》 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写给妻子陈意映的,又称《绝笔书》、《寄妻绝笔书》。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如台端、台甫等,这类词语为提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比较常用的有: 古代书信的提称语 文体知识 1.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等。 2.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等。 3.用于师长:函丈、道席等。 4.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等。 5.用于同学:砚右、文几等。 6.用于夫妇:俪鉴等。 7.用于女性:芳鉴、淑鉴等。 二、初读文本 《乡土中国·男女有别》 所谓感情相当于普通所谓激动,动了情,甚至说动了火。用火来形容感情,就在指这动势和紧张的状态,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感情的激动改变了原有的关系。这也就是说,如果要维持着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其实,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 “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这隔离非但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是在心理上的,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