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 一、实验步骤 气体的制取实验也是中考中常见的问题。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往往与气体的干燥与净化综合在一起。气体综合实验的装置选择及连接顺序为: 同学们可按照上图的流程来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实验 二、气体发生装置 装置类型 固———固加热型 固(液)———液不加热型 固液加热型 举例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制取氧气 双氧水制取氧气,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信息材料给予题 装置图 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应稍向 下 倾斜;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后,应先 撤离导管 ,然后再 熄灭酒精灯 ;③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处应塞一团疏松的 棉花 。 ①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插入_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 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②块状固体大小应适当,固体颗粒不能太小,防止反应_剧烈,不易控制__。 不常用 【特别提醒】 a.用固固加热型装置制取气体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_。 b.用高锰酸钾粉末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目的是__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c.D装置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__形成液封,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长颈漏斗逸出 d.A、B装置试管中的导管刚露出橡胶塞即可,目的是方便气体导出。 三、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 方法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 满足条件 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与 水不发生化学反应 密度比空气的大,且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密度比空气的小,且气体不与空气的成分反应 举例 H2、O2 H2、CO2 H2 四、常见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气体 氧气 二氧化碳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则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则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则说明已收集满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则说明已收集满 五、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净化(除杂与干燥) 1.气体净化装置的设计原则 ①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②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2)常见气体的净化(干燥) ①常见气体的净化(干燥)方法 制取的气体 带来的杂质气体 除杂(干燥)方法 O2 H2O 通过浓硫酸或其它固体干燥剂 CO2 HCl、H2O 通过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H2 HCl、H2O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H2 H2O 通过浓硫酸或碱石灰干燥剂 ②常见气体的净化装置 装置类型 液态除杂(或干燥剂) 固态除杂(或干燥)剂(不加热) 装置图 ①洗气瓶 ②U形干燥管 ③球形干燥管 气体流动方向 长进短出 进气和出气没有区别 大口进气,小口出气(在干燥管的进出气口都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移动) ③常见干燥剂(干燥剂干燥的原则:干燥剂只可以吸收其中水分,而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应。) 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不能干燥的气体 常用装置 浓H2SO4 CO2、SO2、HCl、H2、O2、CO、N2 NH3 洗气瓶 生石灰、固体NaOH、碱石灰(NaOH与CaO的混合物) NH3、H2、O2、CO、N2等 CO2、HCl、SO2 U形干燥管 球形干燥管 2.尾气处理 对于有毒的气体通常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常用的方法有: (1)碱液吸收法:如NaOH可吸收SO2等气体。 (2)燃烧法或收集法:如可将CO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3 .多功能瓶的使用 目的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排水法收集气体 (或测气体体积) 气体除杂、干燥、检验等 图示 ① ② (1)如图①: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从a 端进;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从 b 端进。 (2)如图②: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从a 端进;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从 b 端进。 (1)先将瓶内装满水,气体从 a端进,水从 b 端排出。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