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学科试卷 (全卷共8页,33小题,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黄炎培先生在《永远纪念着的一九四九年》中写道:“这一年“人”的地位被发现了,群众的力量被认识了。”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 D.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2.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做出了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重大决策。这些举措旨在 A.调整国民经济 B.建立民主制度 C.巩固人民政权 D.缓和阶级矛盾 3.2017年,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习主席所阐扬的“求同存异”理念,最早作为新中国的一项外交方针被提出是在 A.联合国大会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雅尔塔会议 4.建国瓷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国家组织设计和生产的陶瓷艺术作品,主要用于国家庆典和外交活动,1953年至1955年间还在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展出。据此可知,建国瓷的生产与展出 A.塑造新政权的国家形象 B.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 C.体现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D.满足民众的用瓷需求 5.《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1套20枚,每一枚都有一个主题及若干表现元素。下列表现元素中,符合“制度莫基”主题的是 A.延安宝塔山、《论持久战》、抗日战争 B.河北西柏坡、香山双清别墅、渡江战役 C.五四宪法、人民大会堂、社会主义改造 D.大庆油田、南京长江大桥、十三陵水库 6.华北制药厂于1953年6月在石家庄市开始筹建,是化学工业部直属大型国营企业和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项目,由苏联援建的抗生素厂 淀粉厂和从民主德国引进的药用玻璃厂两部分组成。华北制药厂建设的国内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工业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国家对国民经济开始调整 D.社会主义阵营的不断扩大 7.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反映出 A.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适应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C.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D.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社会矛盾 8.三线建设的诸多重点项目和大批建设者进入西南民族地区后,以企业或单位为依托兴办基础教育。大批高级知识分子的迁入,极大地提升了师资质量。由此可知:三线建设 A.推进国民教育体系完善 B.初步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实现工业中心快速转移 D.推动西南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9.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国着手调整对外战略,考虑改善对美关系。这一战略调整的基本出发点是 A.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B 取得与苏联竞争优势 C.转变国家工作重心 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0.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媒体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指的是 A.万隆会议推进非殖民化 B.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C.第三世界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1.在香港回归26周年之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诸多国宝,吸引大量市民参观,让香港同胞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切的感悟。这一现象体现了“一国两制”下 A.香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B.文化交流消除了香港与内地的差异 C.高度自治权使香港能够自主开展文化活动 D.促进了文化的同根同源传承发展 12.《平凡的世界》是茅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