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安一中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月考(一)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共 9 题,共 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共同体”一词在英语文献材料中一直被视作“社会”概念的“补充用 语”。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第一次将“共同体”从社会概念范畴中抽离,将其表达为一种以血缘、 感情以及伦理为纽带建构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一观点得到学界的肯定。 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思潮频繁交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一些重要场合,深刻 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涵,提出了一系列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世界讲述了对 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发出了“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 义的理念践行人间”的呼吁。2017 年,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分别载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 会决议、安全理事会决议和人权理事会决议。今天,命运共同体的蓝图日益清晰,影响范围远远 超出亚欧大陆,有力地阻止了世界向单极化方向发展。 可见,作为中华民族应时代呼唤而提出的新型文明观,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多样性人 类文明持续演进的前提。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以人类“由普遍的共像与殊像组合而成的 一种发展走势”为内涵的“命运”,取代语言、地域、历史和血缘等因素作为认同对象,以“人类共 同命运”为纽带将全人类的权利和职责紧密联系起来,进而超越了既往文明观的建构基石。其次,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以将“命运”概念纳入共同体范畴的方式,有力遏制了西方长期奉行的“强 权性、冲突性文明观”的肆虐,打破了部分西方国家企图建立一统天下的单一文明的幻想。再次, 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观,主张建立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人类文明新秩序,将合作共赢视 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普遍共像的呼声,让世界各族人民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因文明的多样 性属性而体现出的文明差异,并非一定会引发冲突,其为各具特色的文明在和谐相处中培育真正 的合作和友谊,增强了信念,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刘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大趋势》) 材料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体系的目的价值的关键功能在于———其面向整体性、同一性的“类整 体优先”(即人类优先的价值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也应当成为全球治理的价值准则和根本原则。理 由在于,广义上人类的利益具有整体性,从当今人类整体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来看,很多问题都需 要从全局角度去解决才能实现,例如世界和平、保护生态环境、防控传染病、追求科技进步与 社会文化发展。单独一个国家不可能通过损害其他国家而追求自身利益的方式实现脱离人类社 会的生存与延续,人类在生存权、和平权、环境权、健康权等方面具有利益的整体性,这就要求 建立一个超国家、超种族、超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的组织,它不是以某个国家或阶级为主导的 国际化组织,而是一个在利益和价值目标上囊括全人类、为人类争取整体权益的组织———自由 人的联合体”,其作为“真实的共同体”,向世界传递出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深入推进各领域合 作、携手倡导并践行多边主义的有力信号,为推进全球治理提供了价值引领,指引和倡导人们认 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性价值观,并且付诸伟大的实践行动和能动性的变革与创造! 人无往而不处在价值体系之中,这在于,人的本性含有价值理性、价值自主性、价值选择、 价值营造、自觉意识,其所追求的秩序的安定与和平、个性的自由与发展、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经济的效率和效益经过其主体的自主选择,逐渐成为其共同体成员或其个体存在的价值目标。 所有这些进入价值主体的价值理念、价值目标、价值标准所形成的共同价值便是价值体系,其 中那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目标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 体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