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89818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9课《六国论》同步练习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645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语文,必修,第三,专题,9课
  • cover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 第9课《六国论》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面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 答案:D 解析:A项:对;B项:到;C项:在;D项中的“于”和“其势弱于秦”的“于”都是表比较,比。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C.成以其小,劣之。 D.英雄乐业。 答案:B 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开)矣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答案:B 解析:B项的“判”应为“清清楚楚”。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⑤可谓智力孤危 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⑦思厥先祖父 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③④⑥ B.①⑤⑦ C.②③⑤ D.①③⑥ 答案:D 解析:②古: 成例, 旧事。今: 真实或虚构的有关人物或事情。④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今:表示另提一事(连词)。⑤古:智慧和力量。今:理解事物的能力。⑦古:祖辈和父辈;今:父亲的父亲。⑧古:实际情况( 两个词, 代词, 名词);今:副词, 实际上。 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音和义全对的一项是( ) A.胜负之数(shù运数),存亡之理,当(dà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六国互丧(sāng灭亡),率(shuài全都)赂秦耶 C.洎(zì等到)牧以谗(chán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思厥(jué他的)先祖父,暴(bào暴露)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答案:B 解析:A项,当tǎng如果;C项,洎jì,谗,谗言; D项,暴pù冒着。 6.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渔人甚异之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答案:C 解析:C项中“异”解释为“以……为异”,是意动用法,A、B、D三项中加点字为使动用法。 7.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洎牧以谗诛 答案:D 解析:例句中的“以”和D项中的“以”均释为“因为”;A项中“以”释为“凭借”;B项中“以”释为“以致”;C项中“以”释为“拿”。 8.下列四组加点词中,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B.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赵尝五战于秦(《六国论》) C.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项羽之死》) D.诸侯之所亡(《六国论》) 较秦之所得(《六国论》) 答案:D 解析:A.形容词尾;句末语气词;B.从;与; C.因为;把;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从文体分类的角度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论》《过秦论》《伶官传序》都属于史论文章。 B.《苏轼》《鸿门宴》《赤壁之战》都属于历史传记。 C.《雨中登泰山》《绿》《荷塘月色》都属于游记。 D.《眼睛与仿生学》《都江堰》《南州六月荔枝丹》都属于说明文。 答案:A 解析:B中的《赤壁之战》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一次战役,不是传记;C中的《荷塘月色》不是游记;D中的《都江堰》是散文,不是说明文。 10.下列各项中对“或”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或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