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8807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课件(39张,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5-0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1429568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地理,高中,2019,教版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地理核心素养 1.结合示意图,分析碳排放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影响。(综合思维) 2.结合区域背景,探讨不同主体应对碳减排起到的作用。(区域认知) 3.结合所学知识,关注碳排放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人地协调观) 课程标准 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碳循环 01 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02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03 国际减排合作 04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01碳循环 碳循环过程: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全球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又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返回到大气中。如果不考虑火山爆发等突发因素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相对稳定的。 1.碳循环: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 一.碳循环 视频播放:碳循环及过程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 2.碳存在的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 3.碳库:地球系统中存储碳的载体称为碳库。 一.碳循环 合作探究活动:读图3-1,完成下列任务。 1.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碳主要有哪些存在形式 大气圈:CO2、CO、CH4。岩石圈:碳酸盐。 水圈:多种形式。生物圈:有机物形式。 2.在碳循环过程中,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环节 ①人类消耗矿物燃料,使更多固态的碳转化为大气中气态的CO2或CO; ②植树造林/毁林开荒等影响植被光合作用固定气态碳的过程。 3. 根据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分析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人类利用化石燃料改变了碳的天然循环,把岩石圈中的还原碳过早的释放到大气中,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加快了岩石圈和其他圈层的碳交换,打破了原有的碳循环平衡过程。 02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之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岩石圈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被活化,重新参与到碳循环过程中,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大气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1.碳排放过程 工业革命以来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 岩石圈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被活化 重新参与到碳循环过程中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 大气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温室效应的自然原因: ①地球处于温暖时期,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②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火山爆发等影响到气温的变化。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知识回顾探究: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分析为什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高, 大气的温室效应越强。 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地面升温后释放出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使大气增温,通过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种作用类似栽培农作物的温室,称为温室效应。 如: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氟利昂、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等气体。 2.温室气体主要有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氟利昂、甲烷(CH4)、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等30多种气体。CO2也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阅读Reading: 二氧化碳当量 不同温室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为了统一度量温室效应的结果,我们规定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答案提示】1. 城市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