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8823

20.《肥皂泡》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13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肥皂泡,教学设计,课时
  • cover
三下20《肥皂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肥皂泡》是著名作家、散文家冰心的作品。吹肥皂泡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童年”,一个孩子站在胡同口吹泡泡,一群孩子在院子里追跑着吹泡泡,这些场景可以唤起几代人对童年的记忆。冰心先生以优美的笔锋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童年生活画面———个小姑娘享受着吹肥皂泡的快乐和幸福。她从肥皂泡中看到了自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爱…… 这篇散文充满了童真和想象,是冰心先生以孩子的口吻与孩子们的对话。全文以贴近孩子的亲切而优美的语言将制作肥皂泡,吹肥皂泡和赋予肥皂泡的想象娓娓道来。文章结构清晰,承接自然,能让孩子在欣赏文字美的同时想象美的画面。学生刚刚阅读了幽默、有趣的《剃头大师》,在小说中感受了童年的“乐”,接着又在本文的散文文体中赏析童年的“美”。两种不同文体的阅读中能提升学生对童年生活这一主题的感受力。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思维能力:能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吹肥皂泡的乐趣。 审美创造:通过阅读学习,能体会到吹肥皂泡带来的美好和希望,同时感受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 文化自信:感受文中展现的童年文化和生活情趣,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对童年纯真美好的珍视,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对传统文学作品中童年主题的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体会童年的美好。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透”“仰”。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吹肥皂泡时产生的联想,能合理想象肥皂泡还能到什么美丽的去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吹着肥皂泡走进文本 1.出示课题“肥皂泡”,互相聊聊自己吹泡泡的经历。 2.教师捕捉学生发言中与文本相关联的内容,建立生活与文本学习的联系。 板书: 创造泡泡 飞翔的泡泡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发现小姑娘吹肥皂泡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修改板书: 创造肥皂泡 飞翔的肥皂泡 美丽的肥皂泡 想象的肥皂泡 过渡:同学们在课文中发现了小姑娘的肥皂泡美丽而充满想象,这节课我们来欣赏她的肥皂泡。 【设置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吹泡泡渐入课文的学习,将生活经验与文本产生关联。从而引导发现课文中的描写与生活经验的不同。抓住差异的阅读体验产生阅读兴趣。 环节二:学习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 1.读课文,聚焦第三自然段,关注小姑娘制作肥皂泡的过程。 预设:划出做肥皂泡的动词,“放”“加”“和弄和弄”“蘸”“提”“扇送”。 预设:从“和弄”两个字的字理理解词义。“和”有融合之意,“弄”的本意是用两只手玩弄。体会小姑娘将碎肥皂和水融合的过程。 体会“扇”和“扇送”有什么不同———扇送这个词能感受到小姑娘小心翼翼的样子及对肥皂泡的喜爱,生怕它破灭了。 2.读短语,感受小姑娘吹泡泡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3.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吹泡泡时小心翼翼的感受。 4.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说说阅读与已知经验的连接。 预设:“五色的浮光”———在我吹泡泡时也发现了,它们浮在泡泡的表面;“轻清透明”———泡泡是透明的,亮亮的,轻到稍稍一吹就会飞起来;“脆薄”———用手轻轻一碰就会破碎,碎掉的时候有微小的水点飞溅;“颤巍巍”———软软的感觉,忽悠忽悠地飞… 5.预设:“脆”清脆、酥脆,观察“薄”字的结构,上下结构,部首是“艹”。 6.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同时说说这一段中的描写,哪些是自己在吹泡泡时已有的体验。 吹肥皂泡时的心情是小心翼翼的,在欣赏肥皂泡的时候已经沉浸在美丽的泡泡中。 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美。 【设置意图】通过对动词、词组的理解感受吹泡泡的心情。通过建立文本与生活经验的衔接,聚焦文中具有特点的词汇,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