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8864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1261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贵州省,期中,答案,试卷,历史,监测
    从江县停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下图方框中的朝代应当是( ) A.汉朝 B.隋朝 C.晋朝 D.南北朝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可用于研究( ) A.隋朝统一的条件 B.赵州桥的艺术特点 C.科举制创立的作用 D.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3.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要采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既要看到他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他积极的贡献。以下史实中能够印证隋炀帝积极的贡献的是( ) A.三征辽东,劳民伤财 B.大兴土木工程 C.设置进士科选拔人才 D.好大喜功,巡幸游玩 4.下面描述的工具出现于唐朝时期,利用水流产生的动能进行工作。该工具( ) ·工作时,部分竹筒浸入流动的河流中。 ·竹筒承受水的冲力从而获得旋转的能量,带动主体旋转。 ·当转过一定角度,浸在水中的竹筒装满水后被提升。 ·当运动到一定高度时,竹筒中的水倒出。 A.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 B.推动了唐朝农业政策的调整 C.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 D.是当时重要的农业灌溉工具 5.根据《新唐书》记载,唐朝后期,“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以上材料描述的是( ) A.宦官专权 B.朝政腐败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 6.唐朝将边疆归附的少数民族的部落组织纳入国家的行政体系之中,承认和保护这些部落首领的地位。唐太宗在谈及民族关系时说道:“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据此可知,唐朝( )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C.民族交往强调文化认同 D.已经消除民族矛盾 7.七年级某班同学负责本月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该班的小秦同学根据主题“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选定以下古诗,其中符合主题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D.文成公主西域行,乘驾马车胸揽云 8.宋太祖对赵普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节度使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保卫东京 9.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将农村人户加以编制,十户为一保,人户家有两丁以上,出一人为保丁,农闲练兵。这一措施( ) A.增强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B.消除了农民起义的根源 C.扩大了禁军的兵员数量 D.减轻了农户的赋役负担 10.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而且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辽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向北宋官仓购买了两万石粟。这说明各政权之间( ) A.经济互补性强 B.军事斗争不断C.习俗相互借鉴  D.矛盾已经消除 11.1057年,西夏扰边,宋朝警告:“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英宗治平初年,西夏“求复榷场”,宋朝不许。后西夏上章谢罪,宋才恢复榷场。这反映了宋朝( ) A.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 B.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 C.边境战争促进了边境贸易 D.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 12.《辽史》中记载“辽之先,出自炎帝”,辽政权建立后,不断通过争夺中原地区的统治权,来证明自己与中原一脉相承。这种现象说明( ) A.辽与北宋战争不断 B.辽实现了全国统一 C.辽统一了中原 D.华夏民族一体意识增强 13.宋辽时期,辽人自称“中国”。后来金人进入中原,也自称“中国”。辽、金、宋都以“中国”主人翁自居,并且承认对方政权也是“中国”。这最能体现的主题是( ) A.民族习俗 B.人口流动 C.国家认同 D.政权矛盾 14.元代在地方实施行省制度,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