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9016

第6课_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5-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494360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6张,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如果没有迁徙,我们很难想象,本来起源于非洲的人类,会在数百万年里逐渐遍布各个大洲。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人口迁徙: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文化交融:两种或多种不同形态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共同体(民族、国家或地域等)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共同体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共同体基本价值的认同。它是凝聚这个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 求生存 谋发展 人口 迁徙 重要途径 文化交融 文化认同 动态载体 原因 古代人口迁徙与区域文化 文化重构与文化认同 人口 迁徙 ———古代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冲击 第6课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古代人口迁徙与区域文化 ———古代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冲击 由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的人类,逐步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 从对植物的驯化到农耕 从对动物的驯化到游牧 逐水草而居 流动性强、骁勇好战 安土重迁 相对发达富饶 三次大冲击 三次大冲击表面上看都是游牧民族取胜,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农耕世界依靠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吸收和同化了入侵的游牧民族,扩大了农耕世界,削弱了游牧世界。 游牧世界 农耕世界 世界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大冲击 公元前2千年代中叶开始 由北方来的以战车为武装的各个部族,以印欧人为主力,对古代亚欧大陆整个农耕世界的入侵 公元3-6世纪 以闪人为主力,具有骑兵优势的北方游牧或半游牧部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卷入的部族最多,包括匈奴、鲜卑、拓跋各部、突厥人、塞人、白匈奴、阿尔瓦人、西部印欧种人的日耳曼各支、斯拉夫各支、闪族的阿拉伯人等 13世纪开始 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一次,主要是蒙古人及大量突厥人对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的入侵 印欧人的迁徙 亚欧民族大迁徙 蒙古西征 来自游牧世界的各部族,包括半游牧、趋向农耕的部族,基本上都逐渐融入农耕世界,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农耕世界历史发展中的新因素,使农耕世界的范围越来越扩大,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经济文化上相对于游牧世界的优势。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第6课 第6课 第11课 印欧人的起源:印欧人是印度欧罗巴人的简称,可能源于东欧平原,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印欧人实际并非一个统一的族群,而是西方语言学家研究的成果。1786年,英国语言学家琼斯发现,从印度的梵语到西方的希腊语、拉丁语,都有许多同源词语。他进而认为,它们最初可能都来自同一种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为“原始印欧语”。由此推断,从东方的印度人到西方的凯尔特人,最初可能都有某一个共同的来源。非 洲欧 洲亚 洲乌拉尔山脉高加索山印欧人史料记载比较缺乏,“印欧语假说”有待进一步科学论证。1.印欧人的迁徙1.印欧人的迁徙 迁徙原因 以中高纬度地区的寒冷气候为潜在动力,形成游牧民族的周期性南迁。 ———管彦波《民族大迁徙的地理环境因素》 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走上了一条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游牧民族骁勇强悍,更喜好劫掠。———赵琳《文明融合与文化冲突》 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 富庶的农耕文明的吸引 求生存谋发展的需要 迁徙条件 大约6000年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