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阿 房 宫 赋 杜牧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O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O 导学 这两首诗歌是初中背诵篇目,作者是晚唐 时期的诗人杜牧。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 密结合,表达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导学 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晚年居住在长 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 “杜樊川”,晚唐时 期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名的 “文赋”和古文大家。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 作品。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 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阿房宫赋》: 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 作 ,典范 自 学 : 知人论世 之 作 。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 文章启》中说: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 宗李湛十六岁继位,与宦官嬉戏终日,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 不视朝政,曾在长安洛阳有兴修宫殿的庞大计划。后因平卢、成德节度 使借口“以兵匠助修东都”想趁机夺取洛阳,才作罢。 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与黑暗现实,就写这篇赋,表面上写 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 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 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写作背景 形式上 : 手 法— — 注重铺陈(多角度 反复描写同 一对象),多用 排比、夸张、比喻渲染; 语 ———讲究词藻和用典, 声律和谐,朗朗上口; 句 式———以四、六句为主, 句式错落有致,追求骈偶。 内容上 : 通过摹写事物来抒 发情志,寄托讽喻 之 意 。 咏物说理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赋者,铺也。古文体。 铺采摘 (chī, 舒展)文,体物写志也。 ———刘勰《文心雕龙》 赋 文体知识积累 骊山 lí 缦回 m焉 蜂房水涡 wō 不霁何虹 jì 嫔媵嫱 pín yìng辇q柏币g秦 梳晓鬟 huán 焚椒兰 辘 辘 lù 杳不知 缦立远视 man 掠 鼎铛 chēn 砾 逦迤 锱铢 zī zhū 架梁之椽 在庾之粟粒 yǔsù 参 差 横槛 jian 呕哑 qūn 妃 niǎn jiāo yǎo piāo lǐyǐ chuán cēn cī ōu yā 初读正音 疏通文意 - 第 一 段 教学 完结 统 一,数作动 光秃 覆盖 遮蔽 六王毕, 四海一 ,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骊 在北面,名作状 通达 河水盛大的样子,一说缓慢流动的样子。 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顺承 萦绕曲折 随 着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 势 ,钩心斗角。 像腰一样,名 作 状 古今异义钩心斗角:指宫室建筑飞檐勾连,前后合抱。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 有面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蜀山上的树木都被砍光了,阿房宫殿建成了。 (它)覆盖 三百多里地,遮蔽天日。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 一直通到咸阳。渭水 和樊川浩浩荡荡,流进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腰,迂回曲折, 屋檐高挑,如鸟仰首啄物。这些亭台楼阁,各随地势而建,都与中心区相连,如同钩 连心脏,檐角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的样子 名作状,像蜂房一样,像水涡一样 座 ,量词 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 名作动,出现龙 雨过天晴 名作动,唱歌 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 名作动,出现彩虹 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 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侯不齐。 古今异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