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南永城大汶口文化王庄遗址出土一组玉面饰,由30余件玉器及绿松石片组成。此类遗存是国内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首例,与先秦尤其是两周高等级墓葬中的“玉覆面”在形制与使用方式上颇多相类。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 A.奠定了中国多元一体发展基础 B.已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C.创造了先秦时期最先进的文明 D.对后世文明产生重要影响 2.秦汉以来,主动与中国交往的国家越来越多。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周边诸国“思汉威德,咸乐内属”,出现了“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气象。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汉时期() A.朝贡贸易体系得到长足发展 B.平等互惠成为交往准则 C.中华文明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D.传统的华夷观开始动摇 3.伏羲、女娲被视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下图为山西大同沙岭北魏鲜卑贵族墓出土的《伏羲女娲图》,图中甬道顶部绘有伏羲女娲,两人头戴花冠,双手袖于胸前,下半身龙身长尾交缠在一起。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交融呈现双向性 B.华夏文化认同感增强 C.儒学影响力逐步上升 D.边疆内地间风俗一致 4.北宋神宗时期,吕陶称:“天下之自耕而食,为天子之农者,十无二三;耕而食于富人,而为之农者,盖七八矣。”到了南宋更是如此,陆九渊就指出:“所谓农民者,非佃客庄,则佃官庄,其为下户自有田者亦无几。”这充分反映出两宋时期() A.土地兼并现象有所缓和 B.农民生产生活处境恶化 C.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扩大 D.农业领域租佃关系发展 5.《大清会典》记载到:“凡上达之文,曰题,曰奏。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康熙间,有密奏一事,或奉特旨,或由臣工请,皆折奏。折奏直达御前,不由通政司转呈。”由此可见,康熙时期的做法() A.改变了中枢机构决策方式 B.削弱了军机处的职责权限 C.使得君主专制发展至顶峰 D.强化了对官僚集团的控制 6.在洋务新政40多年后,1902年刊行的《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却把“洋务”范畴仅仅限定为涉外事务,在其“洋务”分类下,除通论外只有交涉、教案和出洋三项内容。这反映出() A.中国近代化遭到重大挫折 B.清廷“天朝上国”思想崩塌 C.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薄弱 D.时人对西学理解存在偏差 7.1874年清政府针对日本提出的“台湾番地无主论”,以《台湾府志》为本,强调“台湾番地有主”,同时改行“实效管辖领有论”,积极开山抚番、开路垦荒、兴学教化、铺筑铁路,更于1885年宣布台湾建省。这表明清政府 A.阻止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B.扭转了边疆危急的严峻局面 C.开启了台湾近代化的进程 D.具有了一定的国家主权意识 8.1921年劳动节,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帮助下成立的人力车夫工会,用罢工手段反抗加租,取得了初步胜利。在广州的共产主义小组的指导和帮助下,广州木匠、水泥匠工人在1921年初成立了有4000多人参加的广州土木建筑工会。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得到了实践 C.党的中心任务的确立 D.进步知识分子活动深入群众 9.面对轴心国集团的军事威胁和侵略扩张,1941年2月美英两国举行秘密会议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