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湖北省“黄鄂鄂”三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025.0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屈家岭文化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截止2007年,在屈家岭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石斧、石锛、石凿、石铲、石锄、石匕等多种石器,和缸、罐、盆、鼎足等多种陶器。据此可推知,屈家岭文化时期( ) A.农业与手工业分离 B.生产工具制造水平发展迅速 C.生产方式多样 D.社会组织能力强大 2.下表中的中国古代儿童称谓最能反映出哪一制度的影响( ) 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 年龄段 称谓 称谓由来 1—3岁 孩提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10岁以前 孺子 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满10岁 幼学 人生十年曰幼,学 13—15岁(男) 舞勺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 15岁左右(男) 束发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5岁(女) 及笄 十有五年而笄(笄礼) 15—20岁(男) 舞象 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 满20岁(男) 弱冠 二十曰弱,冠(冠礼) A.宗法制 B.科举制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D.礼乐制度 3.据《通典》记载:“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救济的意思)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有子,蜾赢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春秋决狱( ) A.造成了法律与伦理的冲突 B.呈现出法律儒家化的特征 C.蕴含着一定理性化特征 D.体现出礼法并用的施政方针 4.《后汉书》中曾记载:“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陵迟以来,其渐久矣。”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后开始的中外朝制度 B.丞相权力的加强 C.三公已经成为虚职 D.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5.钱穆提出“诗心即史心”,主张通过诗歌理解时代变迁。《岁晏行》中这样描述诗人所处的时代:“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岁晏行》诗人所处的时代最可能是( ) A.北魏 B.清朝 C.唐朝 D.宋朝 6.栾成显在《明代黄册研究》中写道:“万历休宁县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籍在每甲末尾开报几个名存实亡的绝户,年龄多在百岁至二百岁以上。”文中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明代国家治理的强化 B.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C.明代户籍管理废弛 D.明代赋税制度变革 7.清朝设乡约制度,每月两次宣讲“圣谕”,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合水县志》记载,“偶有口角是非,批令该处乡约会同公正绅耆查覆”。由此可见,清代乡约组织( ) A.增强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 B.保证了地方的长期稳定 C.借助宗法纽带加强了中央集权 D.有利于完善基层民主自治 8.革命党人陈天华表示,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陈天华的发言( ) A.有利于革命思想传播 B.说明民约理论与传统民本思想无异 C.主张恢复传统秩序 D.对革命认知不够深入 9.1928年,中英签订《中英关税自主条约》,英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推动该条约签订的直接因素是( ) A.英国对华政策调整 B.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英国殖民体系受到冲击 10.下图为1936年3月22日《申报周刊》上刊登的漫画《两条被牺牲的牛》,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