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9436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26146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福建省,语文,答案,PDF,试题,期中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学科试卷 (全卷共23小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友情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的园林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是中国园林的艺 术特色。“师法自然”要求造园者在造园时要在总体布局和组合方式上遵循自然的规律, 合乎自然。如,在园中叠山置石时,造园者要模拟天然岩石的生长纹路,尽量减少人工堆 砌的痕迹;园中的水域应模拟自然之水,弯弯曲曲,极尽自然之态:植物的配置要遵循疏 密有致的原则,减少人工修饰之美,追寻自然的雅致。“融于自然”即建筑不作为整个园 林的主体,园中的植物、水域、山坡等自然之物才是园林的主体,人居住的地方仅仅是园 林的附属,隐匿于这片自然之中。园中的建筑表面常设计有漏窗,可增强空间的流动性, 同时具有引导视线的作用,使视野更加开阔。从漏窗内向外看,开阔的水域、婆娑的树影、 娇俏的亭台楼阁,野趣之美盎然。“顺应自然”即园林中的亭台楼阁、馆斋舫墙等建筑的 形态和气质既与自然环境相吻合,又将园内各部分相串联,达到移步异景、峰回路转、闻 其声不见其景的观赏效果。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和水体是整个园林的灵魂。“画无草木,山无生气:园无草 木,水无生机。”《红楼梦》中,贾政带领众人通过弯弯曲曲的小径,进入石洞,只见繁 盛的树木成荫,奇异的花朵闪烁其中,清泉在花草深处曲折跌落于奇石的缝隙之下,动静 结合,达到了视觉、听觉和嗅觉的统一。植物和水体搭配,相得益彰。又如,宾客进入萧 湘馆,见“后院的墙下开一缝隙,得清流一支,开沟仅有几尺,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 院,绕竹下盘旋而出。”竹子瘦长高洁、挺拔秀美,阴柔溪流穿梭其间,给人灵动之感。 挺拔的竹子和曲折的溪流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整个潇湘馆的观赏层次更加多变,意境更加 深远。 建筑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基本造园要素,也是人与自然交流情感的重要联结,为人与 自然的询通创造了空间。同时,自然和人工之姜也体现在植物与建筑的结合上。如,林黛 玉居住的潇湘馆以竹为主题,园内种植有竹、芭蕉、水仙等植物,在翠竹掩映下的潇湘馆 被贾政视为学习的绝妙之处。翠竹成群与主入口的桃树和柳树形成“曲径通幽”的意境, 高一语文第1页共10页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C 4.【参考答案】①植物与水体搭配,相得益彰,达到视觉、听觉和嗅觉的统一,营造出灵 动多变的意境。(2分)②植物与山石相结合,运用遮挡、引导、分割视线等方法(运用 障景手法)(2分) 5.【参考答案】①“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即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和本性。(2分) ②中国建筑设计顺应生态环境的建造法测,与庖丁解牛时依循牛的生理结构一样,遵循自 然规律。(2分)③中国建筑设计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如同庖丁解牛时对刀的保 护,不做无谓损耗。(2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6.【答案】D 7.【答案】C 8.【参考答案】不一致。①周朴园与蘩浒的矛盾冲突,根源是封建专制主义与个性解放思 想的矛盾斗争。(2分)②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根源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阶 级斗争。(2分) 9.【参考答案】①“妈妈有自己的意愿,她不想喝这药,她的感受应该被尊重”,表现出 他的善良。(3分)②“这种强迫的行为是不合理的,您不应该用这样强硬的方式对待妈 妈”,体现出他具有反抗精神。(3分)③“家庭中不应该是这样强迫式的相处模式,大 家应该平等交流”,体现出他的天真。(3分) 答满2点即可满分。 10.【答案】B/C/E 11.【答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