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教案 历史 第二十五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2022年版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知道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和国际联盟,了解战后战胜国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 3.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4.通过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福建七年考情分析 考点 年份 题号 分值 题型 考查内容 学科素养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3 29 8分 材料辨析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历史解释 2021 27 2分 选择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历史解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23 26 2分 选择题 《凡尔赛条约》的影响 历史解释 2018 27 2分 选择题 《凡尔赛条约》的影响 历史解释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23 25 2分 选择题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历史解释 2020 33(1) 4分 材料解析题 苏联模式的弊端(农业) 历史解释 2019 27 2分 选择题 苏联的工业化 历史解释 2018 33 4分 材料分析题 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我国改革在农业方面的相同之处 历史解释 2017 27 2分 选择题 苏联的工业化 历史解释 ◎课时安排 建议1-2课时 ◎教学过程 【单元概述】 一、时空坐标 二、阶段特征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后,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推进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到发展,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核心考点巩固】 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0年)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背景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形成 (1)三国同盟:1882年,由德国(核心)、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 (2)三国协约:20世纪初,英国(核心)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 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后果 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14—1918年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交战双方 同盟国与协约国(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经过 爆发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扩大 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之后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变化 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之后中国、巴西等国也宣布加入协约国一方。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结果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主要战役 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激战,由于凡尔登战役异常惨烈,死亡人数太多,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性质 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 (1)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交战国在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装备,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