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教案 历史 主题二 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它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本主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加深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历程,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是历代仁人志士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理想的延续。 1.中国共产党的足迹 时间 地点 影响 红色基因 认识 跨学科 1921年 上海、嘉兴 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后转移到嘉兴南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了解并认同革命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跨学科 道德与法治】 (1)红色遗址、遗迹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在面临危机和强敌的关键时刻作出正确抉择的伟大意义 (2)通过了解相关史实,能帮助我们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 1926年 广州 国共实现合作,北伐胜利进军 1927年 南昌 爆发南昌起义,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独立自主、探索创新的精神品质 井冈山 创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后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929年 古田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1931— 1934年 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 1935年 遵义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6年 会宁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1937— 1945年 延安 中国革命圣地,召开了中共七大,是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1949年 西柏坡 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改革开放满足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1949年 北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艰苦奋斗、艰苦创业 1953— 1957年 沈阳、长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的起步 1978年 小岗村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创新 1980年 深圳 中国对外开放 1990年 上海浦东 2.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跨学科 道德与法治】不怕牺牲、坚定信念、视死如归、不畏强暴、百折不挠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事业→脱贫攻坚精神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歌曲、歌词 【跨学科 音乐】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歌曲、歌词反映时代精神 1.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为深入贯彻“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某班同学以“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为主题制作了一些展板,让我们沿着展板,踏上追梦寻根之旅,完成相关问题。 【展板一 地图中感受道路抉择】 图1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图2 1937—1940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1)图1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怎样的革命道路?两幅地图中根据地的分布有何特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分布在两省或三省交界处;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地形相对复杂的地区。 【展板二 诗歌中诠释精神内涵】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