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9511

38 第三部分 福建题型突破 题型一 材料辨析题

日期:2025-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2842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题型,第三,部分,福建,突破,材料
  • cover
备考教案 历史 第三部分 福建题型突破 题型一 材料辨析题 ◆题型解读 材料辨析题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试题提供的观点、史实等进行判断,然后作出解释的一种题型。2018年后,福建中考的辨析题以某种观点形式出现,要求辨析这种观点,并说明理由。既要求学生“辨”,即是否同意此观点,又要求学生“析”,即说明理由。 ◆典题示例 (2022福建T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其主要内容有:农奴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可以通过赎买方式得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然而,过高的赎金和赎金贷款利息,使得这次改革成为一场新的对农民的掠夺过程。但改革确实使2100多万农奴获得了解放。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创作于1873年)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日渐恶化。农民、士兵等不得不转做纤夫糊口。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成为画家伊利亚 列宾创作该作品的素材来源。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 (2)小历同学认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普通民众的悲惨命运,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19世纪60年代。 (2)【示例一】判断:同意。 理由: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2100多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农奴须出钱赎买份地,赎金高于当时的地价,这是对农民的掠夺。改革后,普通民众生活贫困并日益恶化,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示例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普通民众生活贫困并日益恶化,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改革使2100多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高额的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促使俄国社会出现新气象,对俄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是有利的。 ◆解题指导 1.“明”,即明确要素。一般地说,构成辨析题的“要素”就是指辨析题中表述的基本史实或观点。 2.“辨”,即在明确要素的基础上判断,回答“同意”或“不同意”。 3.“析”,即阐述理由。辨析时可从三个角度进行:(1)同意:把材料中的史事细化处理,说明同意的理由。(2)不同意。从材料史事的另一面,说明不同意的理由。(3)不同意。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分析,即从一分为二、全面、客观、辩证角度来说明理由。 ◆注意事项 1.判断:要求规范化。根据题目中“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观点”,要用明确的“同意”或“不同意”等判断词语回答。 2.说理:对观点无论同意与否,都要分析原因,且要条理清楚,符合史实。 3.如果是结合材料中的事件或人物,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理由时,还要用到唯物史观的方法,即在理由的最后加上如“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时要一分为二,历史、客观、辩证地看待”类似的结论性语句。 【教师独具题目】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这条道路上,中原文化、西域文化、阿拉伯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传到了中亚、欧洲;同时,中亚的骏马、葡萄、香料,印度的佛教、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等也传入了中原。这条道路,连通了东西,开阔了世界。 ———摘编自逯玉克《丝绸之路的历史昭示》 (1)根据材料,指出“这条道路”的名称。 (2)小历认为,这条道路活跃了商业、璀璨了文化,是东西方交流的友谊之路。你同意这一观点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名称:丝绸之路。 (2)判断:同意。理由:通过丝绸之路,中原文化、西域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传到了中亚、欧洲,中亚的骏马、葡萄、香料,印度的佛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