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9512

39 第三部分 福建题型突破 题型二 材料解析题

日期:2025-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2953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题型,第三,部分,福建,突破,材料
  • cover
备考教案 历史 题型二 材料解析题 ◆题型解读 材料一般呈现为图、表、文等。一般考查3—4个小题:第(1)题考查材料中的相关史事。第(2)(3)(4)题考查能力与素养。其中第(2)(3)题考查与材料相关的原因、过程、变化、特点、意义、评价、立场、异同点等,第(4)题考查综合材料后得出的结论、主题、启示等。以下分四大类分别分析。 (一)简述类试题 考查方向:对课标中主干知识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专有名词的准确记忆。 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的救亡图存。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2022版课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依据上述课标要求,常规的考查方向有: (1)历史人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2)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历史现象: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典题示例1 (2023南平5月质检改编题节选)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奕?为代表的洋务派抛弃传统的“华夏中心观”,希望在不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等举措,达到中国超越西方、走向富强的目标。这虽然不切实际,但它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杨宏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转折的三个重大关节点》等 根据材料,简述洋务派态度发生的变化。 参考答案:从“华夏中心观”到向西方学习。 (二)概括类试题 1.考查方向: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特点、原因、背景、目的、作用、措施等进行归纳概述。要求用历史专业语言进行归纳,做到语言精练,简明扼要。 2.概括的步骤 (1)划分材料层次,把每个要点表达出来。 (2)画出关键词句、核心句子。 (3)用抽象的语言概括(抽象语言三原则): ①不要具体描述,要抽象概括。 ②不要反面陈述,要正面陈述。 ③不要定量表达,要定性表达。 ◆典题示例2 (2023南平5月质检改编题节选)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期的工矿企业 地区 企业 本州 东京兵器工厂、深川水泥厂、石川岛造船厂、福冈缫丝厂、横须贺造船厂、大阪兵器工厂、兵库造船厂、生野银矿、广岛纺织厂、阿仁铜矿、釜石铁矿 九州 三池煤矿、长崎造船厂、高岛煤矿 北海道 札幌酿酒厂 材料二 日本的幕藩政体和官员任命制度激发了中下层武士改革的决心,人民希望在重获权威的天皇带领下富国强民,以抗外辱。明治维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再加上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日本在二十世纪成为亚洲唯一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的国家。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根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时期工矿企业的特点,并分析此次改革成功的原因。 参考答案:特点:分布区域广;涉及行业多;以重工业为主;体现军国主义色彩(重视军事工业);海洋意识强(利用岛国特性)。(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原因:武士阶层的改革决心;政府的推动;顺应历史潮流;群众基础广泛;国际环境有利。(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三)说明类试题 1.考查要求:将历史事物或现象解释清楚、解说明白。 2.答题基本格式:史实+结果(结论)。 ◆典题示例3 (2023泉州5月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一派法家极重制度。商鞅变法后的秦制度,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一是什伍制,再是军功爵制,三是爰(辕)田制。“什伍”本是古时军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