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教案 历史 题型三 材料论述题 ◆题型解读 观点论述题是中考的最后一道大题。论述题材料近年来多使用大事年表和历史图片的形式,难度较高,全面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材料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某板块”历史知识再举例加以论述。 ◆观点提炼 (一)基本方法 1.仔细阅读材料,关注材料出处。 2.找出材料中的时间、空间(地点)和主要人物或主要历史事件(关键词)。 3.找出材料的中心主题/段落大意(材料中人物或事件的作用/影响)。 4.围绕材料中心主题,联系课本知识进行迁移归类,以找到提炼观点的突破口。 5.将个性的中心主题,上升为共性、普遍性的观点。 (二)观点来源 1.根据历史事件/现象的原因性质、影响/作用/意义等得出的启示、结论及其认识的升华。例如: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化探索历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兴起的目的,得出观点“救亡图存成为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从近代化探索的内容,得出观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2.规律性、普遍性的历史理解与认识。例如: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民族独立是历史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稳定的社会秩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发展工业化是近代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诉求;教育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等等。 3.对2022版课程标准中“理解”与“运用”层次考点文字表述的变式处理。如考点“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可以得出基本观点“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等。 4.对题目文字材料中的关键性或结论性表述语句进行变式处理。材料中对某历史事件的作用、影响或意义的关键性表述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简单的变式处理即可成为一个观点。 (三)注意事项 1.观点必须是陈述句,是包含主谓宾结构的完整句子。(不能用第一人称“我认为……”开头) 2.观点要明确、简明扼要。 3.观点不能是史实,必须是结论或理论(历史事件的性质、影响、意义、启示等)。 4.观点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答题模式 1.观点:史论。(陈述句、事件的影响/启示等) 2.论述:①②内容来源于材料:时间/背景+历史事件+作用/意义/影响等。 ③内容来源于课本:时间/背景+历史事件+作用/意义/影响等。(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相对应历史发展阶段的史实) 3.结论:对观点、论述内容进行小结得出结论,并适当提升。 基本要求:条理清楚(史实要素的先后顺序,序号化与段落化),逻辑清晰(因果关系合理)。 ◆注意事项 1.孤证不立。要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作为论据,避免史实错误。 2.论述过程要紧扣观点,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避免出现“通篇大白话”,用专业语言作答。 4.论述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5.提出的观点和论证的论据只要与材料中的主题事件有关联,不违背史实就能得分。 ◆主题归纳 主题 观点 论述可引用的史实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1)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国家统一与制度完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 中国史:秦朝的统一、汉武帝大一统、清朝巩固统一、古代的民族交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世界史: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 优秀传统文化 (1)优秀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泽被后人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孔子与百家争鸣、都江堰、大运河、四大发明、明长城、北京故宫、古代医学成就、文学书法艺术成就等 改革 (1)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2)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调整推动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