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学习目标 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2.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 3.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 4.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一、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的含义? “两弹” 核弹 原子弹 氢弹 导弹 “一星” 人造地球卫星 核 弹 爆 炸 导弹发射 人造地球卫星 一、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2.成就 1966年 1970年 1964年 1967年 阅读教材90页,找出我国国防科技具体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一、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3.思考: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1950年11月30日,美国合众社报道,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 ……1953年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唐国东:《翱翔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之路》 材料1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2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3 ①加强国防力量的需要 ②维护国家安全 ③为了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4.思考:研制“两弹一星”面临的困难? 材料1: 中国的研究最初曾得到苏联的技术支援,但随着中苏关系的紧张和恶化,苏联在1960年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并带走了图纸资料和设备。 材料2 材料3: 核试验基地———新疆罗布泊 ①经济困难 ②技术基础薄弱 ③研究环境恶劣 一、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5.研制“两弹一星”的代表人物 钱学森 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 1958年的一天,在二机部部长办公室里,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他和许多科学家同 心协力,在十分困 难的条件下夜以继 日地工作,终于 成功。 邓稼先一 生从事原子弹 研究,积劳成 疾,身患癌症, 于1986年逝世。 一、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元勋 5.研制“两弹一星”的代表人物 钱学森 邓稼先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一、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美联社新德里10月16日电】(记者:芬克)……在亚洲,核力量———不论多么粗糙———是一种国际地位的象征,是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的象征……随着星期五的消息报道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共产党中国龙在世界这部分地区数亿人的心目中长得更高大了。 材料1 【合众国际社东京10月17日电】(记者:史密斯)……俄国背弃了关于提供技术和物质援助的保证,只是促使中国人自己加倍努力,并且增强了他们的决心。 材料3 【合众国际社东京10月17日电】共产党中国星期五爆炸了它的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核大国,成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