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900345
14.1《故都的秋》课件 (共2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14044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14.1
,
2024-2025
,
必修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
课件网
)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和魅力的季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秋天情有独钟,留下了大量描绘秋天的佳作。 马致远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毛泽东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诗句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韵味。那么,在现代作家郁达夫的笔下,秋天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故都的秋》,去领略故都之秋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多以自我经历为题材,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思考,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故都的秋》《屐痕处处》 作者经历 他,幼年丧父,饱读古典诗书,困顿的生活赋予他诗人的忧郁特质。 他,少年留日,饱受异族欺凌,屈辱的日子赋予他作家的忧伤情怀。 他,壮年漂泊,饱尝抗战之苦,苦难的祖国赋予他战士的忧患悲凉。 他,在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队秘密杀害,终年49岁。他,在1952年被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8月。当时,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过着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1934年7月,他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郁达夫思想苦闷,创作枯竭,他通过对故都之秋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字词 潭柘寺 一椽 驯鸽 落蕊 平仄 橄榄 歧韵 普陀山 椭圆 颓废 譬如 廿四桥 zhè chuán xùn ruǐ zè ɡǎn lǎn qí yùn tuó tuǒ tuí pì niàn 解题 题目是“故都的秋”,写的是北平的秋天,那能否换成“北平的秋” “都”:京城,千年古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 积淀,这座城市的浓烈而醇厚的文化气息让 郁达夫眷念。 “故”:过去的,消逝在时间深处的,有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厚重感。 “故都”暗含一种文化底蕴,将自然景物的描述附着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上,深沉而富有韵味。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君至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情。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 思秋 第二部分(3-11): 绘秋 第三部分(12): 议秋 第四部分(13-14):恋秋 小院秋晨图 槐树落蕊图 秋蝉残声图 秋雨话凉图 秋果奇景图 作者在文中共描绘了几幅秋天的画面,请尝试给每幅图命名。 作者为了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 明确:作者选取了秋晨天空、秋之牵牛花、槐树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胜景等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个句子在文 有什么作用 排比句,直接点明了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文眼句,统领全篇,同时也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时常多雨而少风。 “凋得慢”“来得润”“显得淡”,这三个短语从草木、空气、天色方面概括出江南的秋天平淡细腻的特点,形式整齐划一,有整齐之美。“慢’“润”“淡”表现的都是秋的意味,声调相同,语势贯通,具有很强的音韵美 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用五个名词性的短语列出故都的风景名胜,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熟悉和向往之情。这是铺陈手法,短语铺陈,言简意丰,又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而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河北省2025届新高考临门卷4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4-30)
北京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无答案)(2025-04-30)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2025-04-30)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4-30)
河北省2025届新高考临门卷3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4-3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