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0457

6.1《老子》四章 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96661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整体建构 涵养思辨思维,弘扬中华文明 ———建体系 课前准备: 拿出选必上册课本、助学材料、必背72篇、三维设计 大声诵读《老子》四章 1.整体复习本单元8篇文本,梳理重点文言现象和文化常识,构建文言知识体系。 2.梳理选篇的思想内涵、文化价值,并从论证思路、方法、语言特色角度深挖文本,比较诸子散文在论事说理方面的异同。 3.联系现实生活,学习古人智慧,辩证思考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培养理性思辨精神。 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活动一: ①结合助学材料自主学习,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作品简介等基础知识。 ②结合助学材料,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③大声诵读,纠正读音。 活动二: ①结合课下注释、挖空训练答案,自主疏通《老子》四章,翻译句子,说出重点字词的意思。 ②重点句子检查过关,老师点拨重难点。 ③探究梳理,概括章节主要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第11章:1. 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2.老子对“有”和“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 第24章:1.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第33章:1.概括本章的手法特点以及蕴涵的道理。 第64章:1.本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是怎样论证的 活动三:自主填写训练案,结合答案用红笔修改。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胡适 “《老子》一书,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一、知人论世 走近老子 知人论世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楚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史载,老子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以博学闻名,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他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 “道” “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了解老子思想 知人论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知人论世 作品简介 《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作为最早的私人著书,它标志的是中国哲学的发端,从老子及其著述的这本书开始,古代思想史进入了哲学时代。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 “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 “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知人论世 毂(gǔ) 埏埴(shān zhí) 户牖(yǒu) 矜(jīn) 赘(zhuì) 强行者(qiǎng) 泮(pàn) 累土(léi) 几成而败之(jī) 正音 读准字音 三十辐共一毂,当(介词:在)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把...做成)器,当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