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谏太宗十思疏 ——— 魏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反 正 排比句 排比句 ↓ ↑ → → ↓ ↑ 2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关于内容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第1段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_____ ,_____ ”的结论。 2.《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_____ ,_____ ”。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_____ ,_____,_____”从反面来说明问题,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阅读第一段思考: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当:主持,掌管(当国者) 神器:帝位. 休:美好,福祉(休戚相关) 以:第一个同“而”表并列;第二个表转折。 当 当机立断 一夫当关 敢做敢当 奸臣当道 安步当车 赏罚得当 面对 把守 承担 掌管,主持 当作 合适 一词多义———当 1.人君当神器之重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4.崖限当道者 1.主持、掌握 2.面对 3.对等,比得上 4.挡住 积累成语 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戒奢以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休戚相关:休:喜悦。戚:忧愁。形容关系密切,祸福、利害一致。 休戚与共: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中心论点 语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强调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3.《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 2、以 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3、用古人的论述以 的关系比喻 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能否竭诚待下,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设问 水和舟 民和君 第 2段思路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假设论证 重点词义理解 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诗经》中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为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元首:指帝王. 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 景:大。 善始:开头做得好。 克:能够。 终:坚持到底. 盖:语气副词,大概. 克 克勤克俭 克己奉公(以公事为重) 攻无不克 能够 克制,约束 攻破,战胜 结合前后语境、结构、词性、巧借成语,推测文言词语的意思 语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_____ ,_____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