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0502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共1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67743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古诗词,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 《登快阁》 我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但具名气的屈指可数。快阁算得上是全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载入《中国名胜词典》。这节课,我们伴随着黄庭坚的文字,感受一下登快阁的所见所感。 新课导入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走近作者 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气息浓厚的书香家庭,其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第二次参加省试,以一首《野无遗贤》诗,中了第一名。第二年,再到汴京(今开封)参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 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入京改官,被任为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太和县)知县。为了了解人民的生活实际情况,他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将农民的疾苦,如实上报,减轻农民负担。 走近作者 相关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快阁” 1.明确字音 了却( ) 澄江( ) 预习检查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痴儿: ②青眼: ③聊: ④与白鸥盟: ⑤倚: liǎo chéng 作者自指。 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姑且。 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 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倚靠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诵读诗歌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深入研读 【思考】这首诗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情感如何? 全诗的第一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就交代了黄庭坚登快阁的小背景:我这个痴儿完成了一天的公事,现在登上这快阁来,东靠靠西望望,倚在栏杆上欣赏傍晚雨后初晴的明净之景。“了却”二字写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含蓄表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倚”指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深入研读 颔联化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与“澄江静如练”两句。 ②“澄江一道月分明”句化用了谢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名句。谢诗表现晚霞夕照的江景;而黄诗则着重表现月影澄江的夜色,营造了一种宁静、空明、澄澈的境界。 ①两者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矿大的意境。但杜诗沉郁顿挫,慷慨悲壮,传达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黄诗洒脱,明快奔放,自然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情怀。 黄诗锻炼熔造新的境界:千山叶落,天空方显辽远阔大,新月映照,澄江更显空明澄澈。高远壮阔的意境映照出诗人清超旷远的胸襟气度。 颈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感叹自已心怀志事,世无知音,所以如伯牙之绝琴,不再弹奏,聊且借金樽美酒遣怀自娱。“已为”“聊因”虚词烘托,把诗人心底烦忧极有层次地表现出来,写出了诗人因仕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