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0642

10.1《兰亭集序》课件(共3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386479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1,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王羲之 兰亭集序 文体知识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或写作的意旨、 作者情况等,也可以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言,自己作的叫“自序”;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不同之处。 一幅传奇的墨宝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其中的20个“之”字,竟无一雷同,堪称书法史上的一绝。王羲之日后每每重写,皆不如兰亭那次的酒酣之作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对书法情有独钟,是王羲之的“死忠粉”,力图搜集其全部作品真迹。 《兰亭集序》真迹的下落谜团 1、陪葬昭陵:唐末军阀温韬盗走。 2、葬在乾陵:唐太宗将其传给了同样喜欢书法艺术品的儿子李治。唐代皇陵共有十八座,军阀温韬挖了十七座,唯独挖到乾陵时,风雨大作,遂无功而还。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作 者 关于王羲之的逸闻之一 《世说新语·雅量》: “郗(chī)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王羲之),因嫁女与焉。”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晋书·王羲之传》 关于王羲之的逸闻之二 《晋书·王羲之传》: “羲之尝在蕺(jí)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yùn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关于王羲之的逸闻之三 写作背景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集会。 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 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情感。情感脉络分析(乐—痛—悲)及原因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shào)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xián)之盛,一觞(shā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