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0643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05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2024-2025
  • cover
宋词里的城市印象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是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 4 课的两首宋词。本单元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引领学生进行“诗意的探寻”。首先,本单元所编的诗歌,都具有丰厚的意蕴,需要细细品味咀嚼,多方面探寻作品的“诗意”;其次,还要学会让自己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相印证,由此感受诗人创作时心灵与世界之间的互相碰撞、激荡,学会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发现诗意,体认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于诗词学习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但是在鉴赏时却也存在没有思路,不知道怎么鉴赏的现象。有的同学则是属于心里明白但是却欠缺语言表达能力,本次教学任务要帮助同学,学会切入鉴赏角度,表达心中所想。其次,诗歌最好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声情并茂的朗诵出来,学生的诵读需要加强指导,尤其是在重读,轻读,拖音的处理上,也帮助学生通过感知韵脚把握诗歌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反复吟诵,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基调 2.比较两首词在意境和写作技法上的不同 3.感悟“繁华”与“灾难”的文学书写主题 四、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比较两首词在意境和写作技法上的不同 【学习难点】感悟“繁华”与“灾难”的文学书写主题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而承载这些记忆的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的非物质的遗产。是的,城市的记忆在一座座建筑当中,一个个故事里,也在一首首诗词当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市,而一个人对一座城市的印象,一方面来源于现实的感受,另一方面则借助于文学作品的记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诗词,一起感受一下柳永笔下的杭州和姜夔笔下的扬州的前世今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望海潮》和《扬州慢》,感受宋词中的城市印象。 (二)学习活动一:诵读文本,读懂诗意 要求: 1.自由诵读两首诗,找出两首诗的韵脚。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进行有感情地朗诵。 3.每组推选一位朗诵者进行创意诵读,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明确: 《望海潮》感情基调比较昂扬,应该读得轻快一点,语调上扬。韵脚为 ua,直喉音,开口呼,读起来气脉无阻,轻快自如,适合表达自由、愉悦的感觉; 《扬州慢》比较悲伤,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韵脚为 ing,eng,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带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适合表达深沉的喟叹。 师总结: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轻重缓急。有时候需要读的高亢、上扬、有气势,但不能一路高上去;有时候需要低沉,有时候必要的字,还需要重读。(过渡)“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沈德潜《说诗啐语》,说明了押韵的重要性,而柳永和姜夔确实也是深谙音律的词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时候韵脚也是帮助我们解锁诗人情感的一把钥匙。 (三)学习活动二:比较阅读,鉴赏技法。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写道《望海潮》之“东南形胜”流播,“金主亮(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清代郑文焯说:词作于淳熙三年(1176),寇平已十有六年,而景物萧条,依然有废池乔木之感。 师:从完颜亮这个传说中,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杭州的繁华;而从郑文焯的评价中,我们确实也读出了故国残破的哀伤。 师:下面请依据两首词的具体内容,分析柳永和姜夔是如何来写承平盛世和劫后孤城的?(参考角度:意象选取,手法使用,意境营造等等) 要求: ①组内先自由交流讨论,选出一位发言人。 ②发言人需先读出相应的诗句,进而分析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