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2 光合作用———2025 年春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2024)课前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明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产物。 2.理解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原理,认识光合作用对维持碳 - 氧平衡的重要意义。 3.准确阐述光合作用的实质,了解有机物运输的途径及其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学会运用光合作用原理,分析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及实质;有机物的运输途径和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分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实验原理;将光合作用原理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预习新知 知识点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实验步骤 暗处理: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的_____运走耗尽。 选叶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该操作设置了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 酒精脱色: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_____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_____色。 漂洗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_____ 。 观察现象: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2.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_____色,说明有_____产生;遮光部分不变蓝。 3.实验结论: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 知识点一参考答案 1.淀粉;对照;光照;酒精;黄白;碘液 2.蓝;淀粉 3.光;淀粉 知识点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_____。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中,将一盆植物放在密闭装置内,装置内一侧放置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侧放置等量清水作为对照。经过光照后,对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发现放置氢氧化钠溶液一侧的叶片_____(填 “变蓝” 或 “不变蓝”),原因是装置内缺少二氧化碳,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放置清水一侧的叶片_____(填 “变蓝” 或 “不变蓝”) 。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将金鱼藻放在光下,用漏斗罩住,在漏斗上方放置盛满水的试管收集气体。待气体充满试管的 1/2 左右时,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卫生香_____,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 ,氧气具有_____的特性。 知识点二参考答案 1.二氧化碳;不变蓝;变蓝 2.复燃;氧气;助燃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的实质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利用_____,把_____和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的过程。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是:把简单的_____制造成复杂的_____,并释放_____;能量转变是:把_____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_____ 。 知识点三参考答案 1.叶绿体;光能;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2.无机物;有机物;氧气;光能;化学能 知识点四: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1.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_____。筛管是由许多长形的_____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细胞间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形成了筛孔。 2.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_____,即从叶片等器官运输到根、茎等其他部位。 3.有机物用于构建植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_ 。 知识点四参考答案 1.筛管;活 2.自上而下 3.能量 知识点五: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_____,提高_____效率,使农作物增产。 2.间作套种:把_____不同的植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合理套种,如在玉米地里套种大豆。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