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0800

14.2《荷塘月色》课件(共7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94001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2,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朱自清 一、学习目标: 1、鉴赏散文的相关知识。 2、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3、(美点寻踪)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踪。 4、引导学生体味第四段的语言美、画面美。【重点】 二、核心素养: 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重点】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3.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重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走近作者 朱自清像 在清华大学任教时的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祖籍浙江绍兴。1923 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当时诗坛,1929年出版诗文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并致力于散文创作。代表作《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匆匆》《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绿》等,其散文写景委婉细腻,语言清新秀丽,感情真挚朴实,富有艺术感染力。有《朱自清文集》。 走近作者 解题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园里的荷花池。 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朗诵欣赏 听课文朗诵,为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煤屑 幽僻 蓊郁 踱着 弥望 袅娜 霎时 颤动 脉脉 酣眠 参差 乍看 媛女 纤腰 沾裳 敛裾 niǎo nuó wěnɡ pì duó shà xiè chàn mí hān chánɡ jū cēn cī mò zhà yuàn xiān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8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9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归纳每一段的内容 散文的线索类型:有明线,暗线,可以作为线索的有人物、事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 散文线索 记笔记 作者的行踪是如何的? 出家门 踱小径 游荷塘 回家门 踱小径 空间游踪 明线 理 清 思 想 感 情 的 脉 络(找关键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 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 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渴求宁静、自由) (暂时获得宁静) (心中怅然) (不再宁静) (心中失落) (颇不宁静) 情感变化 暗线 课文分析 小径 求宁静 不宁静 得宁静 失宁静 文章 线索 暗线:情感变化 明线:空间变化 圆形 结构 小径 文章结构小结: 笔记 思考文中写了哪几幅画面?(有实写 有虚写) 月下荷塘图(实写) 荷塘月色图(实写) 荷塘四周图(实写) 江南采莲图(虚写) 画面美 月下荷塘图 画面美 自由朗读:分析第4节,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边读边画)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池水 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请找出这些优美的句子,阅读品味语言美。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语言美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池水 修辞手法 写景角度 语言风格 赏析 艺术效果 赏析 动笔 本页记笔记 赏析记课本 荷叶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弥望”“田田”突出荷叶多且彼此相连,非常繁密。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叶 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