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1358

16.1《阿房宫赋》课件(共57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28436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1,2024-2025,必修,统编,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阿房宫赋 学习活动一 知人论世 文本助读 作者简介 妙手营造江南春———杜牧 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为“杜樊川”。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他又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其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诗歌语言清丽而又清新,风格激荡雄浑而又情致婉约。 作品 《樊川文集》等。 作品背景 借古事讽当朝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作者表面铺写阿房宫的兴废,实则用秦骄奢致亡的故事,规劝本朝当政者,以古为鉴,明兴亡大道,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关链接 阿 房 宫 阿房宫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开始建造的一座宫殿,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郊。据说,为建造这座宫殿,秦统治者曾征集劳动力70余万,开采了大批北山石料,砍伐楚、蜀的大批木材。整个宫殿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始皇因嫌都城咸阳人多,且先王留下的宫殿太狭而筹建。宫未建成,始皇崩逝,二世胡亥续建。至秦灭亡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据说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名阿房,故称“阿房宫”。 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这里的“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就是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体物写志”是它的内容,往往于结尾部分发一点议论,以寄讽喻之意。到了唐宋,这种文体已逐渐散体化。 学习活动二 精研课文 理解鉴赏 阅读:解释加点的词句。 统一 建起 通达 萦绕曲折 分辨不清 乘辇车 弹琴 幽暗,深远 美丽 久立 堆叠 一朝 到处都是 繁华奢侈 一丝一毫 谷仓 骄横顽固 被攻破 可惜 灭族 假使 依次传递 思考:回答相应的问题。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这十二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而笔力千钧。 2.填空。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在描写歌台上歌声温柔,一派春光融融的景象后,以“         ,         ———两句与之对比,写出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同的现象。 (2)杜牧《阿房宫赋》中,“       ———一句和“       ———一句运用叠词,分别形容宫殿里面音乐和舞蹈的效果。 (3)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句子是: “          ,          。” (4)《红楼梦》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的“          ,         ———。 (5)《阿房宫赋》中“          ,         ———两句描写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工巧致。 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 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 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3.在《阿房宫赋》第1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阿房宫的规模之大、建筑之宏伟和歌舞之盛 请简要说明。 ①大胆浪漫的想象,如“蜀山兀,阿房出。”②夸张,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③比喻,如“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④通感,如“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化听觉、视觉为触觉。⑤动态描写,如“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灵动别致;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⑥排比对偶,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 4.第1段主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