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1477

9.《说“木叶”》课件 (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346840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开启诗词意象的奇妙冒险 林庚 语言建构与运用: 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培养学生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彩,提高诗歌的赏析能力,掌握从小处着手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林庚,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他创作出《春野的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诗集,被誉为给诗坛带来“一份晚唐的美丽”。 作者介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在学术上,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楚辞和唐诗研究是他的“双璧”。他对唐诗作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被学界广为接受。 年少时“清华四剑客”(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之一;年老时“北大中文四老”(吴组缃、王瑶、季镇淮)之一。北大诗歌中心主任。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喧闹时代的隐退者”。 初读课文, 理清思路 解题 “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说”是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艺随笔(文艺短评)。 “说”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对见解,写法比较灵活。 《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形象。 解题 “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说”是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艺随笔(文艺短评)。 “说”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对见解,写法比较灵活。 《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形象。 关键句 开头总起句、过渡句、结尾总结句、语段的中心句、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独立成段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句子、抒情句、议论句。 序列词、指示代词、反复出现的词、重点关联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分离材料和观点的词(例如、像、好像、假如、由此可见)。 关键词 初读课文 ① 总结句 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② 注意“可是”“而” 等词语体现的句间关系 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展到了“落木”。 ③ 反复出现的句子、谈论的对象 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 “木”字上。 ④ 结尾句 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⑤ 过渡句 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使“木”具有落叶的特征。 ⑥ 上段尾句——— 过渡句 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透着黄色,在触感上是干燥的。 ⑦ 独立成段的句子 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理清思路 发现问题(1-3段) 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 “木叶”是为诗人所钟爱的艺术形象。 分析问题(4-6段) 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 解决问题(第7段) 总结全文,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一字之差, 巧析不同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情感) 木 (叶) 树(叶) 作者说:“‘木叶’之于‘树叶’,不过只是一字之差。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试用表格的形式来分析“木(叶)”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