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用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司马迁的《史记》详细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王室世系和兴亡过程,这一记载长期为中国古代史学家所确信。直到20世纪初,“疑古派”认为传统中国古史并非客观真实历史,是后人一代代垒造起来的历史,质疑古文献记载与夏代的存在,认为“东周以上无信史”。以下最能消除“疑古派”质疑的考古发现是 A.仰韶遗址B陶寺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 2战国时期已有“国有乱政则蝗生”之论。至东汉,这种意识已很普遍;与此同时,汉代史籍常以“飞蝗出境”描述地方良吏:某郡守施善政后,蝗虫飞离本郡。这成为当时史家塑造良吏形象的基本模式之一,其影响及至明清。“飞蝗出境”叙史模式出现的背景是 A.史学褒贬功能得到开发B蝗灾空前严重 C.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地方吏治清明 3.据史载,早期鲜卑族有“披发左衽”的传统。下图是出土于北魏平城的一组女乐俑,这体现了 A.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B.不同民族交融的趋势 C.鲜卑族服饰完全汉化D.少数民族封建化艰难 4.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时期形势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 A民族交融巅峰期B.南北军事形势逆转期 C.中央集权开创期D.都城地点变迁转折期 5.据史载:宋太宗年间,有个富民家中有个小女奴逃亡,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女奴父母到州府诉讼。审讯的官员与该富民本有纠纷,于是借此案报复富民。官员判决富民父子共同杀害了女奴,依照当时法律他们都应被处死。这反映出宋朝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很高 C.地方官员权力缺乏监督D.法律判决不受儒学影响 6.唐宋文献中描述广州外贸盛况,一般用“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外国香货及海南客旅所聚”之类的字眼。而清代的文献中,广州外贸盛况则是“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一转变 A.源于清王朝闭关自守政策的推行B体现传统外贸由进口为主转向出口为主 C.反映广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D.促使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7.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洪秀全便宣布了有关“别男行女行”的军纪,即便夫妻也不得同居。1854年,该军纪被废除,准许夫妻共室和未婚者成家。至19世纪60年代初,女眷重新从家中搬出,集中于女馆居住。这一系列变化的背景是 A.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B西学东渐的程度加深 C.战场优劣态势的改变D.革命意志的日益增强 8庚子事变期间;有三名洋人避难至津郊王家口,饮食无着。该县县令接济三人并护送至天津领事馆,洋人欲以金银酬谢,县令坚辞不受,表示此为其本职,并强调“百姓即我之子民,诸君得保无恙,则王家口之百姓,理应保全。”该事件反映了 A.清朝官吏普遍缺乏爱国主义B中国百姓缺乏民族意识 C八国联军对华侵略的隐蔽性D.传统观念对时局的影响 美国评论员罗伯特曾评价:“当国民党进攻解放区时,这可激怒了翻身的农民,千百万刚刚分到土地的庄稼汉为了保护自已的土地,拿起了武器,和‘蒋家军’拼命。”这一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国民大革命取得成功的必然B.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巩固 C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性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10.下面是1950-1952年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国防支出的简表。根据此表所作分析正确的是 注:经济建设费指政府为支持经济发展而安排的综合性支出;基本建设拨款特指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水利、厂房、道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